汉字 | 弹冠相庆 |
字源 | 弹冠相庆本来是形容好人之间的庆贺“弹冠相庆”的意思是掸掉帽子上的灰尘,准备出山做官。为什么准备出山做官呢?因为同伙升了官,自己一定会得到同伙的提携,所以一听说同伙升了官,立刻就把荒废多时的官帽找出来,掸掉上面的灰尘,踌躇满志地等待同伙的召唤。这个成语今天多用作贬义。 据《汉书·王吉传》载:“吉与贡禹为友,世称‘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’,言其取舍同也。”王吉字子阳,故称“王阳”。王吉和贡禹是好朋友,因此人们才说“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”,王吉当了大官,贡禹和王吉的价值取向完全相同,因此王吉一定会提携贡禹,共同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。 王吉和贡禹都是清廉的官员,又都敢说话,常常上书指斥朝廷的错误做法,因此,“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”的情形没有任何贬义成分在内,反而是对两人美好品行和动人友谊的由衷赞美。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《与陈介眉庶常书》对这一成语的引用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点:“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。王阳在位,贡禹弹冠。”黄宗羲赞美王吉当大官的时候,贡禹弹冠的动作恰恰是二人相互知心的写照。 “弹冠相庆”用作贬义是从北宋学者苏洵开始的。苏洵在《管仲论》一文中如是说:“一日无仲,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。” “三子”指齐桓公宠幸的竖刁、易牙、开方三个坏蛋。管仲还活着的时候,非常厌恶三子的献媚行为,齐桓公也就不敢升三子的官,等到管仲一死,齐桓公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宠幸三子,朝政大权尽数交予三子,导致齐国大乱。因此苏洵说,管仲刚死,三子就开始弹冠相庆了。这是“弹冠相庆”第一次应用到坏人身上,流传到今天,“弹冠相庆”变成了贬义词,形容坏人之间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的丑态。 ![]() 《重屏会棋图》,五代周文矩绘,绢本设色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 周文矩,生卒年不详,活动于十世纪,南唐画院翰林待诏,以擅绘人物、车马、界画楼台以及宫廷贵族生活题材画而知名。 《重屏会棋图》因背景的屏风中亦画有屏风而得名。图中四位身份高贵的男子正围桌下棋。他们神态各异,举止不同,或催促落子,或举棋不定,或观棋不语。画中没有标注人物身份,后人研究认为图中描绘的是南唐中主李璟兄弟四人,屏风所画为白居易《偶眠》诗意。室内陈设精美而写实,人物衣着设色简淡,而冠帽俨然。其中戴高帽者为李璟。此图受到历代画家广泛的传移摹写,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幅即使不是原作,也应是接近于原作的宋人摹本精品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