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guǐ甲骨文;金文;小篆;隶书

东西方社会都有鬼节,西方社会是每年10月31日的“万圣节”,而中国也有鬼节,民间把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作为鬼节,或称为“盂兰盆会”“中元节”。“鬼”这个概念在东西方人的观念中都存在。甲骨文中的“鬼”字是一个象形字,像一个头上戴着鬼面具的人跪坐的样子。金文的“鬼”字与甲骨文相似,只是“人”是站立的样子。小篆的形体对甲骨文金文进行了笔画的增饰,在站立的“人”的右下增加了一个“厶”,用来表示鬼在阴间,阴私重。隶书依据小篆的形体在笔画上进行了规整划一。

古人认为人死之后还有鬼魂存在,因此“鬼”的本义是指鬼魂的意思。《说文解字》的说解是:“鬼,人所归为鬼。从人,象鬼头。鬼阴气贼害,从厶(私)。”这是说人死后会成为鬼,鬼的阴气很重而且有害,所以从“厶”。例如《礼记·祭义》中说:“众生必死,死必归土,此谓之鬼。”这里很明确地指出了“鬼”来自哪里。“鬼”既然是人死后的灵魂,又生活在阴间黑暗的世界中,因此从“鬼”引申出一种神秘的、不光明的含义,于是就有了“鬼怪”“鬼鬼祟祟”“神出鬼没”“心怀鬼胎”,等等。“鬼”是看不见的、邪恶的,由此进一步引申表示错误、胡乱,例如“鬼话”。“鬼”既然是人身后的一种魂魄,那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,因此和天上的神灵一样,也被认为是神灵,只是是一种具有邪恶色彩、恐惧色彩、阴暗的神灵。因此我们会用“鬼”来形容一个人,尤其是小孩子机灵、狡猾,于是就有了 “鬼灵精怪”“小鬼”等说法。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蔑称日本军为“日本鬼子”,这是因为日本军队的邪恶、阴暗的心理和他们龌龊的行为,这和“鬼阴气贼害”的性质是一样的。

成 语

鬼哭狼嚎 装神弄鬼 牛鬼蛇神

鬼使神差 神出鬼没 鬼斧神工

歇后语

阎王爷写文章——鬼话连篇

香炉里的纸钱——鬼用

谚 语

见人讲人话, 见鬼讲鬼话。

明刻《牡丹亭·冥判》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7 5:54: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