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入 |
字源 | 入rù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“入”字的甲骨文是个象形字,像尖头的物体,可以插入别的物体,有人认为像屋顶,代表房子可以进出,也有人认为是来自甲骨文“六”字的上半部分。金文的形体结构和甲骨文基本一致,但更加凸显了尖头。小篆将笔画变得更加圆滑,将金文上面的尖头变成了一条短竖。隶书直接写成一撇一捺。 “入”的本义是表示进去,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入,内也。象从上俱下也。”“入”即从外到内、进入的意思。例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记载说:“当是时也,禹八年于外,三过其门而不入,虽欲耕,得乎? ”这里是说大禹治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过,“入”是进入、进去的意思。“入”的这个意义在今天是一个基本意义、常用意义,例如我们会说“入场券”“入门”“进入”“入关”“入境”“入睡”“入主中原”,等等。这个意义引申可以表示“加入”“参加”的意思,例如“入籍”“入册”“入团”“入党”“入学”,等等。再引申就有了“接纳”“接受”的意思,例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记载:“谏而不入,则莫之继也。”是说总是不采纳别人的进谏,就没有人继续这么做了。“入”即接纳、采纳的意思。“入”一处,必然对应“出”另一处,在古汉语中,“入”还有交出去、缴纳、交纳的含义,例如《墨子·贵义》中所说的:“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,大人为酒醴粢盛,以祭上帝鬼神。”从统治者(大人)的角度看,税收进入国库,是“入”;而从纳税者的角度看,则是交税、交出去,“入”即是“出”。“入其税”即交纳自己的税赋,而征收税的大人就有了“税收”,这称之为“收入”,因此“入”也可以表示“收入”。例如我们常说的 “入不敷出”,这个“入”就是“收入”。 成 语 入木三分 病入膏育 病从口入 长驱直入 操戈入室 超凡入圣 歇后语 扳手紧螺帽——丝丝入扣 放蚊入帐——自找麻烦 莲藕炒粉条——无孔不入 谚 语 寒从脚起, 病从口入。 入国问禁, 入乡问俗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