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目 |
字源 | 目mù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“目” 是一个独体象形字,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,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个字的取意所在。它是一个眼睛的象形,有眼睑和眼珠。小篆的形体在甲骨文、金文的基础上将“目”直立方正化,便于笔画的书写。隶书和楷书则一脉相承。 “目”的本义就是指的眼睛,《说文解字》 中这样说解:“目,人眼。象形。”例如《诗·卫风·硕人》所记载的:“美目盼兮。”是说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,这里的“目”就是眼睛的意思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中有这样的记录:“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”这里的“目”实际是名词动用,表示看、用眼神示意的意思。我们今天用“眼”或“眼睛”来表示“目”,但从研究来看,古人所谓的“目”和“眼”是有细微区别的。“目”正如甲骨文、金文形体所表示的一样,是包括眼珠和眼眶在内的整个器官,而“眼”则更集中指眼珠这个概念。到中古之后,“眼”逐渐取代了“目”,用以指代整个眼器官。关于目和眼的区别,实际在一些成语中也有蛛丝马迹可寻。我们常常“眼”和“睛”并用,这里的“眼”实际上和“睛”是同一个概念。《玉篇》中这样解释“睛”:“睛,目珠子也。”而我们有个成语这样说“目不转睛”,实际上就明确说出了“目”和“睛”概念的类属关系,因此也不难推出“目”是整体概念,而“眼”是局部概念的关系。 我们今天还有一些说法,比如“目的地”“目标”“目录”“名目”,等等,都是在“目”的本义的基础上有所引申或者假借而来的。 成 语 不堪入目 目不转睛 目中无人 本来面目 比目连枝 闭目塞听 歇后语 船头上撒网——纲举目张 大家看电影——有目共睹 飞机上观天——目空一切 谚 语 耳闻不如目见。 獐之头, 鼠之目。 名 句 欲穷千里目, 更上一层楼。 (唐·王之涣)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