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斤斤计较 |
字源 | 斤斤计较“斤斤”是形容明察秋毫的样子“斤斤计较”的意思是对琐碎细小、无关紧要的事情过分计较。这里的“斤”不是指一斤两斤,“斤斤计较”也不是对一斤两斤过分计较,“斤斤”是形容明察秋毫的样子。由此可知,“斤斤计较”本来是一个褒义词,现在却变成了贬义词。 “斤”的本义是伐木的斧子,引申为砍削,当动词使用。砍削的时候自然要看得分明,否则一不留神就会砍到自己的手,因此“斤斤”引申为明察之意。这个词出自《诗经·周颂·执竞》。《执竞》是合祭周武王、周成王和周康王的诗篇,其中称颂“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”,意思是从成王和康王的时代起,扩张领土,拥有了天下四方,得益于成康的英明善察。《汉书·叙传》中也有“平津斤斤”的记载,表扬平津侯公孙弘明察秋毫。 经过漫长的语义演变,“斤斤”跟“计较”连用到了一起,成了一个贬义的成语。“斤斤计较”有个同义词“锱铢必较”,不过跟“斤斤”相反,这个成语中的“锱铢”倒是计量单位,“锱(zī)”是一两的四分之一,“铢”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,因此“锱铢”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。 ![]() 《太平风会图》局部,传元代朱玉绘,纸本设色长卷,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。 朱玉(1293—1365),字君璧,一作均璧,昆山(今江苏昆山)人,元代画家,生平鲜为人知。《太平风会图》描绘了十四世纪中国大都市的生活百态。画中人物形象丰富生动,包括文人儒士、贩夫走卒、百工艺人等,他们或举家出游,或当街叫卖,或醉卧街头,或跣足,或乘车,或赶牛,或骑驴,肩扛身背,携幼纵犬,细节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。卷中衣冠人物多元时制度。整个卷轴像是一幅市井百工图谱。 在这一段画面上,一匹惊马带来戏剧性场面,有的救人,有的拦马,旁边洗衣、卖肉、赶路的全都看过来,几乎可以听到人呼马叫的喧嚷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