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 秋毫无犯
字源

秋毫无犯

“秋毫”到底是什么东西?

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叫作“秋毫无犯”,比喻军纪严明。不过,什么是“秋毫”呢?

人们多误以为“秋毫”就是秋天打下来的粮食,这是不对的,“秋毫”指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绒毛,比喻极其细微之物。别说一针一线了,连鸟兽的细绒毛都不取一根,这样的军队可想而知军纪有多么严明了。

古书中经常使用“秋毫”这个比喻。比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秋毫本来就已经够纤细了,“秋毫之末”就更不用说了,这人的视力真是强啊!

商鞅则在《商君书》中写道:“今离娄见秋毫之末,不能以明目易人。”离娄又称离朱,据说是黄帝时候的人,视力超强,黄帝丢了一颗黑色的明珠,离朱的千里眼一眼就看到了。传说他“能视于百步之外,见秋毫之末”。《孙子兵法》中也说:“故举秋毫,不为多力;见日月,不为明目;闻雷霆,不为聪耳。”能举起鸟兽的细绒毛算什么力气大,能看见日月算什么视力好,能听到雷霆之声算什么耳朵灵。

“秋毫无犯”这个成语则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刘邦先入关,自称“吾入关,秋豪不敢有所近”。“豪”和“毫”是通假字。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中记载:“彭首破荆门,长驱武阳,持军整齐,秋豪无犯。”李贤注解说:“豪,毛也。秋毛喻细也。”可见东汉时期这个成语就已经定型了,一直沿用到今天。

《帝鉴图说》上卷『入关约法』,明代张居正等编,明万历元年(一五七三)潘允端刊本。

“入关约法”编入《帝鉴图说》上卷“圣哲芳规”,讲的是汉高祖初为沛公,破了崤关后,召诸县父老豪杰,说:“与父老约,法三章耳: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。余悉除去秦苛法。”秦民大喜,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,唯恐沛公不为秦王。张居正在结尾说:“有天下者,当以宽仁为贵矣。”可惜朱翊钧对张居正的教诲全不入耳,张居正一死,便全面推翻他倡行的新政,从此荒疏朝政,成为明朝又一个昏庸透顶的帝王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6 14:34: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