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逐 |
字源 | 逐 奔跑着追捕野猪断竹续竹,飞土逐害 ——《吴越春秋》 杨树达先生在《积微居甲文说》一书中写道:“追必用于人,逐必用于兽也。”这是“追”和“逐”的最大区别。 逐,甲骨文字形A,下面是一只左脚,上面是一头猪。这头猪显然是野猪,因此才会被人追猎。甲骨文字形B,上面是一只犬。“犬”和“豕”字形相近,区别在于:犬瘦腹长尾,豕大腹短尾。甲骨文字形C,上面是一头美丽的鹿。请回想一下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中的名句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”甲骨文字形D,上面是一只兔子。《慎子》中有“一兔过街,百人逐之”之语,乃是“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”这一俗语的语源。 罗振玉先生解释说:“此或从豕,或从犬,或从兔,从止,像兽走圹而人追之,故不限何兽。”“圹(kuàng)”指原野。 ![]() 逐,金文字形E,上面定型为“豕”,下面则增饰为“辵(chuò)”,奔走、疾走之意。小篆字形F,变成左右结构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逐,追也。”值得注意的是,“逐”字反映的虽然是先民们捕猎野兽的场景,但所追逐的都是野猪、野狗、鹿和野兔,并没有大型猛兽,这说明大型猛兽无法用“逐”的方式捕获,同时也说明“逐”得的动物可能是用于驯养的目的。 ![]() 《吴越春秋·勾践阴谋外传》中记载了善射者陈音和越王勾践的一段对话,陈音说:“古者人民朴质,饥食鸟兽,渴饮雾露,死则裹以白茅,投于中野。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,故作弹以守之,绝鸟兽之害。故歌曰‘断竹续竹,飞土逐害’之谓也。” 陈音所引的古歌又名《断竹歌》或《断竹黄歌》,也写作“断竹续竹,飞土逐肉”,“断竹”指砍断竹子,“续竹”指制作弹弓,“飞土”指发射土丸,“逐肉”当然就是指追逐野兽。北宋大型类书《太平御览》卷七百五十五引《谈薮》曰:“弹状如弓,以竹为弦。”卷三百五十引东汉李尤《弹铭》曰:“昔之造弹,起意弦木。以丸为矢,合竹为朴。漆饰胶治,弗用筋镞。”意思是说制作弹弓比制作弓箭要简单得多,不需要用兽角做弓,用坚韧的兽筋做弦。 俞平伯先生则认为所谓“断竹续竹”,是把竹子分成同样长度的两小段,用牛筋等连接起来,牛筋中间有一小圆槽,用来安放弹丸。 在和越王勾践的对话中,陈音将此歌定义为“孝歌”,上古时期实行薄葬,孝子做弹弓以守护父母尸体。因此有学者认为从民俗的意义上来说,这首歌是后人筑庐守陵的萌芽。不过从歌的内容来看,更像一首原始狩猎之歌,所反映的就是先民们制作弹弓、追逐野兽的情景,也正是“逐”的本义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