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东 两头扎起来的一个大口袋

自西徂东,靡所定处 ——《诗经》

A

B

C

D

E

《诗经·桑柔》:“自西徂东,靡所定处。”意思是,从西到东都没有安定之处。

东,许慎认为这是一个会意字,《说文解字》:“东,动也。从日在木中。”许慎认为中间鼓着肚子的圆形代表“日”,一棵树立在日的中间,会意为太阳从东边的树木上升起来,因此用“东”这个字来代表日出的方向。

《白虎通》也说:“东方者,动方也,万物始动生也。”日出万物皆动,故称“东,动也”。五行学说中,东方从木的说法即是由此而来。“东”既为动,代表阳气动了,于是古人也把春天称为“东”,比如东君就是司春之神。

“东”字中间的这棵树可不是寻常之树,而是大有讲究的神树。这棵树叫若木,也叫扶桑,生长在东方极远之地。《山海经》说:“汤谷上有扶桑,十日所浴。”据说日出于扶桑树下,冉冉上升,最后从扶桑的树梢升起,照耀四方。日本之所以别称扶桑之国,就是因为日本在中国的东方,《梁书·扶桑国》:“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,地在中国之东,其土多扶桑木,故以为名。”

不过,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和金文。我们来看看“东”的字形演变。甲骨文字形A,这是一个象形字,像两头扎起来的一个大口袋。甲骨文字形B,中间的×形代表里面装的东西。金文字形C,里面的东西用一横来代表。小篆字形D,绳子捆缚之形讹变为“木”,许慎就是据此来加以解说的。楷书繁体字形E,同于小篆。简化后的字体完全看不出造字的原意了。

从以上字形的演变可以看出,“东”就是“橐”的初文,后来“东”假借为方位词后,人们给“东”加了一个“石”,另造出“橐”字表示口袋。

那么“东”为什么会当作方位词呢?大部分学者的意见是假借为方位词;但也有一种有趣的解释,说是古人背起布袋出门远行,要参考日出的方向来辨别方位,因此“东”就引申为东方。

在古代的礼节中,“东”作为方向代表主人的位置,就是因为日出东方的缘故,宾位则相应地为西。《礼记》中规定,主人迎接客人的时候,“主人就东阶,客就西阶”。古人出面为子女聘请老师,双方商妥报酬待遇之后,主人宴请老师,就请老师坐在西边,所以受业的老师尊称为“西席”;主人坐东朝西作陪,东面是主人的位置,故称“东家”,“做东”“房东”“股东”等称呼也是因此而来。

上文提到的是只有主客双方时的方位安排,但是如果人数众多,那么方位和座次的安排就完全不一样了。以鸿门宴的座次为例:“项王、项伯东向坐,亚父南向坐,沛公北向坐,张良西向侍。”在这种场合下,坐西朝东的方向反而最尊贵,因此项羽和他叔叔项伯坐西朝东(东向);坐北朝南的方向次之,因此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坐北朝南(南向);坐南朝北的方向又次之,因此沛公刘邦坐南朝北(北向);张良是刘邦的谋士,只能屈居最卑的坐东朝西方向了(西向)。这些座次的礼节可一点儿都错不得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5 15:48: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