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 血气方刚
字源

血气方刚

不能用来形容青年人

各种辞典都把“血气方刚”解释为形容青年人精力正旺盛,这种解释是完全错误的,原因在于对“方”这个字的释义错误。

“血气方刚”这个成语出自孔子之口。在《论语·季氏》章中,孔子说过这么一段话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孔子说得明明白白:“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”,分明指的是中年人;“血气未定”才是对青年人的形容;至于老年人“戒之在得”,戒的是贪得无厌。

那么,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解呢?“血气方刚”的“方”字又作何解释呢?

《说文解字》:“方,并船也。”按照许慎的解释,“方”的本义是两船相并,引申为并列。《尔雅·释水》中有“大夫方舟”的规定,两舟相并曰方舟,这是大夫乘舟之礼。在古人的心目中,“血”和“气”是两种不同的东西,朱熹解释说:“血气,形之所待以生者,血阴而气阳也。”因此,“血气方刚”的“方”是并列之意,“血气方刚”即血、气并刚,都很强盛。少年人的体质当然不可能到这样的地步,所谓“血气未定”,所以“血气方刚”指的只能是中年人。

随着字义的演变,“方”的本义渐渐变得很少使用,作为副词的才、正等义项反而使用得更多,这就是造成人们误解的原因所在。但是,按照古人的研究,即使血气正刚,也不能用来形容青年人,因为青年人血气未定,如何谈得上“正刚”呢?所以邢昺才会解释说:“‘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’者,少,谓人年二十九以下,血气犹弱,筋骨未定,贪色则自损,故戒之;‘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’者,壮,谓气力方当刚强,喜于争斗,故戒之;‘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’者,老,谓五十以上,得,谓贪得,血气既衰,多好聚敛,故戒之。”

《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卷一插图『虎牢关三战吕布』,明万历十九年(一五九一)书林周曰校刊本。

东汉末年,袁绍会合十八路诸侯,以曹操为参谋,以孙坚为盟军,与吕布相持,战于虎牢关下,为吕布所败。曹操催粮路过平原县,拜访刘、关、张三兄弟,劝其前往虎牢关破吕。三英轮战吕布,吕布大败而逃。

“三英战吕布”在小说中乃风云际会的华彩乐章。图中将三英画得较为年长,而吕布则翩翩年少。细究起来,虎牢关之战是一场虚构战役,按相关历史应发生于公元190年,其时刘备二十九岁,关羽、张飞、吕布稍稍比刘备年轻些,大家年龄相近,都是大好青年,当“血气未定”之时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5 16:02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