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 兔死狐悲
字源

兔死狐悲

兔和狐怎么可能是同类?

俗话说“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”,此话自古至今流传甚广,以至于如今的各种辞典都把“兔死狐悲”这个成语解释为:比喻因同类的灭亡而感到悲伤。但是兔子和狐狸,一个是食草动物,一个是食肉动物,而且兔子还是狐狸的口中之食,怎么可以归为同类呢?虽然有人提出过这个疑问,但是却从来没有人解释清楚过。

要想解释清楚兔子死了狐狸为什么会悲伤,就必须了解古人心目中兔子和狐狸的两种相似习性。

老子的弟子文子所著《文子》一书中说:“飞鸟反乡,兔走归窟,狐死首丘,寒螀得木,各依其所生也。”“寒螀(jiāng)”即寒蝉,夏末秋初时在树上鸣叫。在古人看来,飞鸟飞得再远也要还乡,兔子跑得再远也要归窟,狐狸死了头也要朝向出生的山丘,寒蝉鸣于树上,这都是动物的天性。

其中“狐死首丘”被称为狐狸的德行之一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载:“太公封于营丘,比及五世,皆反葬于周。君子曰:‘乐,乐其所自生;礼,不忘其本。古之人有言曰:狐死正丘首。’仁也。”孔颖达注解说:“所以正首而向丘者,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,虽狼狈而死,意犹向此丘,是有仁恩之心也。”比起老虎、狮子,狐狸虽然是较小的兽类,但对自己藏身的丘窟念念不忘,死的时候,一定要把头朝向丘窟,表示不忘本。后人遂以“狐死首丘”比喻不忘本或对乡土的思念。

正如“狐死首丘”不忘本一样,“兔走归窟”同样表示不忘本。这是古铃木春信(鈴木春信,1724—1770),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浮世绘画家,锦绘的创始人,以美人画最著名。铃木春信揭开了浮世绘黄金时代的帷幕。他笔下的美人腰肢纤细,脸容天真,手足纤巧,体态轻盈。用色清雅调和,带有诗意的抒情风味。这幅画一个女子透过圆窗照影自怜。窗外一株柳树,风吹柳枝,略有落叶,人与柳同样纤柔。然而,水中倒影赫然映出她的原形。人面与狐影隔空对视,令画面产生一种不确定感。

《从圆窗俯视水中真容的狐女》(『丸窓から顔を水に映す女』),铃木春信绘,一七六五年。

日本有关狐狸修炼成精的传说也很普及,日本神话甚至对狐狸精做了明确的分类,有仙狐、善狐、野狐等。在日本民间故事中,不管是狐狸还是狸猫,只要将叶子戴在自己头上就可以任意改变形体。

人心目中兔子和狐狸的相似习性,都是“仁恩之心”的表现。那么,兔子死后再也无法归窟,这一场景会令捕食者狐狸联想起自己死后的“正首而向丘”,同样的命运使狐狸触景生情,当然也就会“兔死狐悲”了。相应地,狐狸死了的场景也会令兔子触景生情,因此古时还有一个相对应的成语“狐死兔泣”。这是一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惺惺相惜,虽为天敌,亦足以感怀。

这就是“兔死狐悲”和“狐死兔泣”这两个成语的真正语源,跟同类毫无关系,也绝不是因同类的灭亡而感到悲伤。此一语源从来没有被揭示出来过,直到本文才算彻底破解,真乃快事!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6 9:26: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