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如丧考妣 |
字源 | 如丧考妣“考妣”到底指的是什么样的父母?“如丧考妣(bǐ)”是一个成语,口语中很少使用,常用于书面语,形容极度悲伤或者着急,就跟死了父母一样。现在的辞典都把“考妣”解释为“去世的父母”,这是不对的。因为“考妣”前面还有一个“丧”字,“丧”就是死去,“考妣”既然已死,怎么还会“丧”呢? 《尔雅·释亲》中解释说:“父为考,母为妣。”北宋学者邢昺注解说:“考,成也,言有成德……妣,媲也,媲匹于父。”意思是说父亲有崇高的品德,而母亲的品德也可以媲美于父亲。秦代的《仓颉篇》中有“考妣延年”的说法,毫无疑问也表明是对在世父母的通称。 “如丧考妣”这个成语出自《尚书·舜典》:“二十有八载,帝乃殂落,百姓如丧考妣,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“殂(cú)”是死亡之意。尧把帝位禅让给舜之后二十八年而死,百姓们非常悲痛,就像死了父母一样,天下为尧守丧三年,三年之内不准奏乐。所谓“四海遏密八音”,“遏”意为阻止,“密”意为寂静,“遏密”专指帝王死后停止举乐,“八音”是古代对乐器的统称,乐器通常为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(páo,葫芦)、土、革、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,后来泛指一切音乐。 周代时,“考妣”开始专用于称呼过世的父母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篇中规定:“生曰父曰母……死曰考曰妣。”郑玄注解说:“考,成也,言其德行之成也;妣之言媲也,媲于考也。”《周礼》中有“以享先妣”之语,称呼去世的母亲为“先妣”。 古代的墓碑上常刻有“显考”“显妣”“先考”“先妣”的字样,“先考”和“先妣”容易理解,即过世的父母,“显考”和“显妣”就不容易理解了。原来古人常常在祖、考和妣之前加上一个“皇”字,作为对祖宗和父母的美称,即“美”的意思。比如屈原《离骚》的开头写道:“朕皇考曰伯庸。”我已经过世的父亲叫伯庸。元代误以为这个“皇”字专指皇帝,因此专门下诏改成了“显”,这是不明白古人称“皇考”的含义所致。 古代有句著名禅语:“大事未明,如丧考妣;大事已明,如丧考妣。”里面含有很深的禅机,供读者朋友参禅用吧。 ![]() 《唐土廿四孝丁兰》,歌川国芳绘,一八四七年。 《唐土廿四孝》是一组系列版画,绘制了由中国传入日本的《二十四孝》故事。这幅画的是丁兰刻木事亲的故事:“丁兰幼丧父母,未得奉养,而思念劬劳之恩,刻木为像,事之如生。其妻久而不敬,以针戏刺其指,血出。木像见兰,眼中垂泪。因询得其情,即将妻弃之。”图中俯首跪拜的是丁兰,旁边指着木像朝画外某人抱怨什么的应是丁兰之妻了,两人姿势,一恭谨,一张狂,相映成趣。丁兰因妻子对父母木像不敬而休妻,现在看来是一个因孝行引发的家庭悲剧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