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季 禾穗下垂的幼禾

婉兮娈兮,季女斯饥 ——《诗经》

A

B

C

D

E

“季”这个字,今天只当作季节讲,但是在古代,这个字的义项要丰富而且有趣得多。“季”字的上面为什么是“禾”呢?又为什么从“禾”从“子”取义呢?

季,甲骨文字形A,这是一个会意字,上“禾”下“子”。甲骨文字形B,大同小异,只是“禾”的方向不一样。金文字形C,禾穗下垂的样子栩栩如生。金文字形D,下面的“子”形可爱活泼。小篆字形E,紧承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而来,几乎没有变化。

《说文解字》:“季,少称也。从子,从稚省,稚亦声。”许慎的意思是说之所以从“禾”,乃是“稚”的省写,而“稚”是幼禾之义,“季”从此取义,用作“少称”即幼儿的称谓。许慎认为“季”是一个形声字,但其实是一个会意字;而且许慎的解释太过弯弯绕,“季”的字形一望便知——“禾之子”,那不就是幼禾嘛!

今天通称的“禾苗”一词,在古代却大有区别。“禾”是谷类农作物的总称,何休注《春秋公羊传》:“生曰苗,秀曰禾。”“秀”是抽穗,抽穗之前称“苗”,抽穗之后才能称“禾”。我们看“季”的甲骨文字形,“禾”头部下垂的即是禾穗。金文字形C中禾穗下垂的样子尤其形象。

“禾”垂头向“子”,是为“季”。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:“夫子见禾之三变也,滔滔然曰:‘狐向丘而死,我其首禾乎!’”高诱解释说:“三变,始于粟,粟生于苗,苗成于穗也。”古人相传,狐狸死的时候,头一定要向着藏身的土丘,孔子以此作比,表示自己要以禾为榜样。高诱注:“禾穗垂而向根,君子不忘本也。”“季”从禾从子,“禾之子”即禾之本;禾穗垂头而向的,就是抽穗之前的“苗”,“苗”即是“禾之子”。这才是“季”的造字本义!禾穗下垂的样子一定令古人印象深刻,因此在这个字的造字思维中,饱含着古人对禾的感激之情,以及像孔子一样的感叹。

“季”由此引申为最年幼的、排行最后的。古人关于兄弟姊妹的排行是:伯、仲、叔、季。最小的称“季”。《诗经·采》描述女子出嫁前,采摘浮萍,采集水藻,烹煮,设祭,最后“谁其尸之?有齐季女”。“尸”指代替祖先受祭的活人,这里是指斋戒后的最小的女儿充当“尸”。“季女”即幼女,最小的女儿。

《诗经·候人》的最后四句诗吟咏在外服役的家贫的吏卒思念自己的女儿:“荟兮蔚兮,南山朝。婉兮娈兮,季女斯饥。”“j~)”是云气上升,“婉娈”是形容女孩子娇美之词。早晨的南山云遮雾罩,我那可爱的小女儿啊,还在忍饥挨饿。真是让人心酸!

每季的最后一个月也称“季”,比如季春、季夏、季秋、季冬,由此引申而指春夏秋冬四季。这就是“季”指季节和四季的来龙去脉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5 15:48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