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宅 |
字源 | 宅 盖新房之前用蓍草占卜余其宅兹中国,自兹乂民 ——何尊 汉语媒体上宅男、宅女的称谓,是指坐在家里足不出户的青年男女,使用的是“宅”住处、居住场所的义项。但这个汉字刚造出来的时候,却充满了神秘色彩。 宅,甲骨文字形A和B,大同小异,上部是屋顶,看得很清楚,下部这个字符到底表示什么呢?或者说,“宅”下部的这个构件“乇”为什么会放在屋顶下面? ![]() 于省吾先生在《甲骨文字释林》一书中认为:“乇字的造字本义,只有存以待考。”他不认同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释义:“乇,草叶也。从垂穗,上贯一,下有根。”许慎是根据小篆字形作出的释义:“乇(zhé)”的整体被视作草木萌芽钻出地面之形,中间的一横表示地面,下面弯曲的部分表示扎在土壤里的根部。从字形上来看,“乇”确实很像许慎的释义。 那么问题就来了:草木为什么要放在屋顶下面呢?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,而且从造字先民的生活环境出发,将之视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时期,把帐篷或简易住房搭建在有水草的地方,以之作为临时居所。但这个解释非常牵强。后来读到白川静先生的释义,方才恍然大悟。 在《常用字解》一书中,白川静先生这样解释说:“形声,声符为‘乇’。《说文》云:‘乇’形示草之茎叶,先端伸直欲攀援住其他东西。不过,观察‘宅’‘亳’‘託(托)’等字结构可以发现,含字素‘乇’诸字均义示用草叶进行占卜。‘託’义示倾听神灵的指示,‘宅’当义为建设房屋时听取神意的方法。‘宀’形示祭祀祖先之灵的庙宇房顶,义指祖庙。甲骨文中有‘三帚(婦)宅新寝(廟)’的占卜记录。这表示于庙中拜求神托,领受神的旨意。因此,‘宅’本义当为体现神意之处,神灵之物呈现之处。后来,泛指人的居所,有处在、居住、住所、房屋之义。” 这一释义非常具有启发性。古人最讲究的是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,祭祀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超出今人的想象。因此在营建新居之前一定会有祭祀仪式。刘熙在《释名·释宫室》中说:“宅,择也,言择吉处而营之也。”这个“择吉处”的过程就是祭祀、占卜的过程。《尚书·召诰》中记周成王准备迁都洛邑,先让太保召公前往“相宅”,“太保朝至于洛,卜宅,厥既得卜,则经营”,召公卜得吉兆之后,方才开始营建。《礼记·表记》中也有这样的规定:“卜宅寝室。”这是描述的诸侯受天子之封而建国,迁移到封地去的时候,要占卜住宅和寝室的吉凶。“寝室”指宗庙的后殿,甲骨卜辞中“三帚(婦)宅新寝(廟)”也是指同样的占卜仪式。 “宅”下面的这个草叶形的“乇”,就是占卜之“筮(shì)”。“筮”的竹字头指占卜所用的蓍(shī)草,“巫”指占卜之人。蓍草是菊科蓍属植物,多年生草本,古人传说蓍草能长到一千年,生三百茎,因寿长故能知吉凶,因此就用蓍草的茎来占卜。蓍草和龟甲都是占卜的用具。 一九六三年,陕西宝鸡出土了一尊西周初年的青铜器,是西周宗室中一位叫何的贵族所铸,故称“何尊”。何尊底部有122字铭文,描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(洛阳)之事,其中载周成王的训诰有“余其宅兹中国,自兹乂(yì)民”的句子,意思是说:我将住在这天下的中心,从此治理民众。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“中国”一词,不过仅指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。显然,这句训诰是周成王迁都洛邑之后所作,“宅”已经引申为居住之意了,这也就是《说文解字》的释义:“宅,所托也。”所以寄托、托居之处。 有趣的是,“卜宅”同时也指占卜墓穴。据《礼记·杂记》载:“大夫卜宅与葬日。”孔颖达注解说:“宅谓葬地。大夫尊,故得卜宅并葬日。”托名孔子所作的《孝经·丧亲》篇中写道:“卜其宅兆,而安措之。”唐玄宗注解说:“宅,墓穴也;兆,茔域也。葬事大,故卜之。”这是指安葬父母之前,要先占卜墓穴的吉凶。“宅”和“兆”并举,虽然都是指墓穴,但仍然存有占卜吉凶之兆的本义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