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如许多宝贝,海中乘坏舸(寒山)

汉字身世小档案

■ “宝”的甲骨文是个会意字,字形是一个房子里有贝又有玉,会意为珍宝。

■ “宝”既然如此珍贵,古人就用它来作敬辞,比如“宝位”“宝号”。

■ 古人很早就已经使用“宝贝”一词,不过指的是稀有珍贵的贝壳。

“宝”这个字的演变很有意思,从中可以看出造这个字的古人非常好玩的心态。

宝,甲骨文字形❶,这是一个会意字,上面是房屋的形状,中间是贝,下面是成串的玉。房子里面有贝有玉,会意为珍宝。甲骨文字形❷,贝和玉调换了一下位置。

到了金文,“宝”字变得越来越复杂了。金文字形❸,除了贝和玉之外,还增加了两样东西,左民安先生认为增加的是杵和臼之类的舂米用具,是生活必需品,因此也是宝贝。金文字形❹,就更好玩了,最下面还有两只手忙碌不停地往房子里运送宝贝!金文字形❺,杵和臼连在了一起,开始出现“缶”字的雏形。金文的“宝”字,表现了古人非常有趣的心态,那就是恨不得把所有的宝贝都搬到自己家里去。小篆字形❻,变成了一个形声字,用“缶”表声。楷书繁体字形❼。简化后的字体,“宝”从形声字又变回了会意字,家里有玉为“宝”。这就是“宝”字有趣的演变过程。

《说文解字》:“宝,珍也。”“宝”既如此珍贵,古人因此就拿它作为敬辞,比如宝位是对帝王的敬称,宝鼎是对佛教香炉的敬称,宝号是对别人商号的敬称,宝眷是对别人家眷的敬称,等等。

在日常生活中,“宝贝”的称谓使用频率非常高,也非常口语化,因此人们大概都以为这个称呼是今天才有的,无法想象古人天天把“宝贝”挂在嘴上的情景。不过鲜为人知的是,古人早就开始使用“宝贝”一词了,唐代诗人寒山就曾在诗中写道:“如许多宝贝,海中乘坏舸。前头失却桅,后头又无柁。宛转任风吹,高低随浪簸。如何得到岸,努力莫端坐。”

“宝贝”的本义是珍贵少见的贝壳,西汉学者焦赣《易林》中写道:“丧我宝贝,亡妾失位。”这里的“宝贝”就是本义。西晋木华的《海赋》中也有这个词:“岂徒积太颠之宝贝,与随侯之明珠。”“宝贝”跟“明珠”对举,当然也是指稀罕的贝壳。这句话使用了两个典故,一个是当年殷纣王囚禁了周侯西伯,周侯的大臣太颠、散宜生等人高价收购了水中的大贝,连同其他珍奇之物一并献给殷纣王,殷纣王这才放了西伯。另外一个典故是,春秋时期随国的国君随侯救了一条大蛇。大蛇为报救命之恩,衔了一颗夜明珠献给随侯,故称“随侯珠”。随侯珠与和氏璧合称“春秋二宝”。有趣的是,这“春秋二宝”也合称“随和”,今天口语中形容为人和气即由此而来。“随和”因为是二宝,因此用来比喻高洁的品德,凡是具备高洁品德的君子都很谦和,因此又慢慢演变成谦和、和气之意。

“宝贝”后来泛指珍贵的东西,大约到了清代,民间俗语中开始用“宝贝”来称呼心爱之人,多用于称呼小辈。比如《红楼梦》:“贾母只得安慰他道:‘好宝贝,你只管去,有我呢。’”这是贾母对宝玉的称呼。情侣之间也可以使用这个称呼,不过更多的是男称女,比如嘉庆、道光年间的俗曲总集《白雪遗音》中有一首名为《男梦遗》的俗曲,描写一位男子思念美眉多娇而梦遗的故事。其中写道:“何不两处移来一睡眠,蒙眬睡,梦魂颠,梦见多娇在枕边,携手相搀,叫声宝贝心肝,我的恩姐姐,讲不尽千言与万言。”十分有趣,可见这时就已经将“心肝”和“宝贝”连用了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5 15:47: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