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宫 |
字源 | 宫![]() 于以采蘩,于涧之中。于以用之,公侯之宫(《诗经》) 汉字身世小档案 ■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。秦汉之后,只有皇帝的居处才可称“宫”。 ■“宫”是一个象形字,甲骨文字形上面“像房屋透视轮廓”,下面的两个口形“像屋顶斜面所开之通气窗孔”。其本义“宫,室也”。 ■“宫”又引申为环绕;再引申为中央。 ■古代五刑之一的宫刑以“宫”为名,灭绝宗庙之意,引申之而妇人的幽闭之刑也称宫刑。 《尔雅·释宫》:“宫谓之室,室谓之宫。”邢昺解释说:“古者贵贱所居皆得称宫……至秦汉以来,乃定为至尊所居之称。”即《易经·系辞下》所说:“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,上栋下宇,以待风雨。”秦汉之后,只有皇帝的居处才可称“宫”。 宫,甲骨文字形A,这是一个象形字。徐中舒先生总结了前人的观点,认为上面“像房屋透视轮廓”,下面的两个口形“像屋顶斜面所开之通气窗孔”,然后根据考古资料进一步阐释道:“据半坡圆形房屋遗址复原,其房屋乃在圆形基础上建立围墙,墙之上部覆以圆锥形屋顶,又于围墙中部开门,门与屋顶斜面之通气窗孔呈吕形。此种形制房屋,屋顶似穹窿,墙壁又似环形围绕,故名为宫。”不过,罗振玉先生认为“像有数室之状”,这是把该字形下面的口形看成一个一个房间的象形了。 宫,甲骨文字形B,两个口形上下相叠。甲骨文字形C,这是徐中舒先生的观点最有说服力的例证。与尚、堂、向等一系列汉字的构造相似,该字形中两个形状迥异的口形,上面的口形即窗户或通气窗孔之形。金文字形D,更加整齐美观。小篆字形E,为求匀整起见,两个口形中间添加了相连的一竖。 《说文解字》:“宫,室也。”段玉裁解释说,如果宫、室对举,那么“宫言其外之围绕,室言其内”,因此“宫”又引申为环绕;环绕则必有中心,因此“宫”再引申为中央。中国古代的五声音阶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之所以以“宫”命名,《史记·乐书》称“宫为君”,张守节解释说:“宫属土,居中央,总四方,君之象也。”《汉书·律历志》也说:“宫,中也,居中央,畅四方,唱始施生,为四声纲也。”所谓天子的“六宫”,也是因为皇后和后妃们居于宫中的隐蔽之地,故有此称。 白川静先生则认为:“‘宫’本指祭灵之庙,即所谓的‘宫庙’。”宗庙是统治阶层祭祀的中心所在,因此也称“宫”。《诗经·采蘩》是一首女子采摘祭祀所用的白蒿的诗篇,其中吟咏道:“于以采蘩,于涧之中。于以用之,公侯之宫。”这是一问一答的口吻:到哪里去采白蒿?到山涧里去采。采来白蒿做什么用?公侯宗庙里祭祀要用。这个“宫”即指宗庙。 很多人不明白古代五刑之一的宫刑为何以“宫”为名。在为《尚书·吕刑》所作的传中,孔安国解释说:“宫,淫刑也。男子割势,妇人幽闭。”可见宫刑原为男女通奸之刑。男子割势,即阉割;妇人幽闭,捶击使妇人阴门掩闭(一说幽禁于宫中)。 至于为何以“宫”为名,可能即跟“宫”的宗庙之义相关。据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载:“公族无宫刑,不翦其类也。”国君的同族和诸侯即使犯了宫刑之罪也不以宫刑治罪,这是为了不使他们的后代灭绝。后代没有灭绝,则宗庙之祭可以千秋万代地承续下去;非公族阶层施行宫刑之后,后代灭绝,那么也就没有宗庙之祭了。故将此刑称作“宫”,灭绝宗庙之意,引申之而妇人的幽闭之刑也称宫刑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