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莫 太阳落到了草丛之中

吾日莫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——《史记》

A

B

C

D

E

汉字中有一种增繁现象,比如“莫”是“暮”的本字,本来就指日暮,但被用作否定副词之后,又给它添加了一个“日”写作“暮”,这就是增繁现象。正如清代学者惠栋的感叹:“今俗作暮,日下加日,不成文。”同理,“暴”本来就有“日”,又加了一个“日”写作“曝”;“益”本来就有水,又加了三点水写作“溢”。但其实增繁前后的义项完全相同。

莫,甲骨文字形A,上下是四棵草,中间是一轮太阳。太阳掉落进草丛之中,表示日暮。甲骨文字形B,圆圈中间添加一横,以示与其他圆形符号相区别。金文字形D,小篆字形E,都大同小异。今天使用的“莫”字,下面草的形状讹变成了“大”。

《说文解字》:“莫,日且冥也。从日在中。”南唐学者徐锴说:“平野中望日且莫将落如在中也。今俗作暮。”

“莫”还有另一种写法,即甲骨文字形C,下面不避烦琐地又添加了一只鸟儿。关于这只鸟儿,有两位学者给出了非常有趣的解说。

尤仁德先生所著《古文字研究杂记四则》中写道:“除表现太阳西下落入草木之状而外,还以禽鸟莫时投林栖宿来表示昏夜即将降临之意。鸟入林,鸡进窝,夜晚将临,这是一种人们习见的自然景象。”并举《汉书·朱博传》为例:“府中列柏树,常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,晨去暮来,号曰‘朝夕鸟’。”

刘志基教授编著的《中国汉字文物大系(第一卷)》中写道:“甲骨文‘莫’还有从隹者,则造字意图有所变异了。‘隹’即鸟。上古有‘阳乌载日’‘日中三足乌’之类太阳神话传说。三足乌是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,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。日暮当然是太阳运行的结果,可知‘莫’字之从隹者,与此种观念相联系。”

“莫”即指日暮,古代经典中都写作“莫”。有一个成语“日暮途远”,也可以写成“日暮途穷”,形容处境十分艰难。

据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载:伍子胥之父伍奢因受陷害,和长子同被楚平王所杀,伍子胥逃亡到吴国,对昔日好友、楚国大夫申包胥发誓说:“我必覆楚。”申包胥则说:“我必存之。”后来吴军攻入楚都郢,伍子胥“乃掘楚平王墓,出其尸,鞭之三百”。申包胥逃亡到山中,指责伍子胥的“鞭尸”之举,伍子胥回答道:“吾日莫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子胥言志在复仇,常恐且死,不遂本心,今幸而报,岂论理乎!譬如人行,前途尚远,而日势已莫,其在颠倒疾行,逆理施事,何得责吾顺理乎!”

这个故事的结果是:申包胥求救于秦,“立于秦廷,昼夜哭,七日七夜不绝其声”,终于感动了秦哀公,发兵救楚,楚国遂得以保存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6 0:05: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