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甲骨文;金文;小篆;隶书

甲骨文“衣”像衣服的样子,上面的“∧”像领子,“∧”下面像袖子,再下面像衣襟和主体部分。金文和甲骨文相似。小篆笔画更加规整。隶书由于笔画的平直点化,丧失了形象性。

“衣”的本义就是指的衣服。《说文解字》如此解释:“衣,依也。上曰衣,下曰裳。象覆二人之形。”上面称“衣”,下面称“裳”,正如《诗·邶风·绿衣》中所记载的一样:“绿兮衣兮,绿衣黄裳。”“绿衣”“黄裳”,截然有别。但这种分别有时候也是比较模糊的,笼统地说可以用“衣”来代称衣服,包括裳。例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无衣无褐,何以卒岁!”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”这里的“衣”都是泛指概念,包括了上衣和下衣。此外还有“头衣”“胫衣”“足衣”等说法。

中国自古讲究礼仪,不同的场合要穿戴不同的服饰,甚至包括颜色都很考究。《礼记·玉藻》记载了很多关于天子诸侯等的服饰的讲究。比如早上吃饭要穿一种黑色礼服,叫玄端;晚上吃饭穿一种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衣服,叫深衣。深衣的腰身三倍于袖口,衣裳下摆比腰还要大一倍。袖子宽大,手肘在里面可以回转自如。衣服中间稍长,前襟相交有一尺。士的阶层,不穿织锦的衣服,去国者衣服无二色。一般上衣用正色,下裳用间色。一般不穿多种颜色的衣服,或者以裘、葛为外衣不另穿外衣,都不应入朝见国君。《礼记》等古代经典对衣服的款式、颜色等也都有详细的记载。

古人对衣的分类很细,已经有了“内衣”“外衣”等概念,甚至还有“中衣”。中衣大概和我们今天的单衣差不多,是穿在外衣的里面,内衣的外面的上衣。“衣”这个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,也有了一些引申用法,我们今天的一些西药颗粒外面包裹了一层糖,称之为“糖衣”,这种药就叫“糖衣片”药。

成 语

一衣带水 衣不解带 衣锦还乡

锦衣玉食 衣不蔽体 衣冠楚楚

歇后语

裁缝的尺子——量体裁衣

裁缝做嫁衣——替别人欢喜

谚 语

拿衣要提领, 张网要抓纲。

春不减衣, 秋不加帽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24 4:27: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