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zǒu甲骨文;金文;小篆;隶书

古汉语中的“走”和我们今天所说的“走”是不同的,古文的“走”不是走,而是跑,这在文字上也反映出来了。甲骨文的“走”字是一个象形字,这个字是一个人大幅度地甩动着手臂、迈开大步的样子,人只有在跑动的时候才会手脚幅度变大,因此这个字表示跑。金文的形体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表示行走的符号“止”。小篆的形体与金文一致,构件未变,上面部件从大,下面部件从止。隶书基于小篆,将字形上部的“大”字错写为“土”。这个变化的痕迹可以通过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老子》中所书写的“ ”字看出来,“大”字的“X”形,中间的交点处后来逐渐被分开并且最后形成两条平行横线,于是就构造出了“走”上面部件为“土”的写法。

“走”本义是跑的意思,《说文解字》解说道:“走,趋也。从夭、止。夭止者,屈也。”古人认为“徐行曰步,疾行曰趋,疾趋曰走”,可见“走”是跑的意思。例如《韩非子·五蠹》中说:“田中有株,兔走,触株折颈而死。”其中的“兔走”就是兔子奔跑的意思。再看看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中所记录的有关人逃跑的情况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。”其中的“走”是指作战者逃跑。“走”用来表示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行走、步行是稍晚之后的事情了。我们今天说“飞禽走兽”“走马观花”,其中的“走”实际上是古汉语走作为“跑”这个含义的遗留。而“走”的一些引申意义在我们今天的语言中仍比较常见。例如我们所说的“走漏风声”,“走”作泄露讲;为了避讳,常常说某人的逝世为“走了”;而“这支枪走火了”,是指这支枪阀门被无意扳动了,离开了原来的关闭状态,等等。

成 语

走投无路 铤而走险 飞檐走壁

不胫而走 飞书走檄 行尸走肉

歇后语

走了和尚有庙在——尽管放心

驴子推磨——走的老道儿

曹操败走华容道——走对了路子

谚 语

走尽羊肠小道, 必然遇上阳关大道。

江湖走得老, 六月带棉袄。

路直有人走, 人直有人交。

明刻《牡丹亭·婚走》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6 17:54: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