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闻 |
字源 | 闻wén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甲骨文的“闻”字像一个脸朝左跪坐的人,在他的头部凸显了一只很大的耳朵,而手部抬起放在耳边,用手辅助会聚声音,表示听的意思。金文的“闻”字将耳朵(右部)和人体分隔开来,人头上三点表示声音,成为左右结构。小篆的“闻”字在形体上和甲骨文、金文差异较大,变成了外围是两扇门,里面是一只耳朵,表示听。 “闻”的本义是听,因此《说文解字》说解为:“闻,知闻也。”即听见声音。例如《礼记·大学》中说的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”即本义的用法,是说心思不在这里,眼睛看着等于没看,耳朵听着等于没听。我们现在常说“百闻不如一见”“早有耳闻”以及“闻鸡起舞”,当中的“闻”都作听见讲。听见之后,就知道了,因此由本义作引申可以表示知晓的意思,例如《论语·里仁》中的一句流传深远的话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其中的“闻”指的就是这个意思。我们听到、知晓的事情,我们也可以用“闻”来表示,例如“见闻”“新闻”等等;如果这样的消息或者某个人某个事被很多人知晓,那么就成了“闻名天下”,于是就有了“遐迩闻名”这样的说法了。由此引申又有了“名望,名声”的意思,例如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中的“令闻令望”就是指良好的声誉和名望。 我们现在常用“听”来表示听见,而“闻”通常只作为一种文言书面用语。“听”和“闻”在古汉语中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上面的“听而不闻”这个例子来看出,听侧重于听见这个动作,而闻侧重于听的结果。而 “闻” 还被借用来表示嗅,我们今天可以说“闻一闻”“闻味道”“闻气味”,等等。 成 语 闻所未闻 闻鸡起舞 置若罔闻 闻风丧胆 博学多闻 不闻不问 歇后语 半天云里打铜锣——四方闻名 高山上打鼓——远闻 明刻《牡丹亭·闻喜》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