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床 |
字源 | 床chuáng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“床” 在古代写作“牀”。甲骨文的“床”字是一个象形字,像一张竖着放的床,左边的一长竖表示床面,右边的两个倒“T”表示床腿。小篆的“床”在甲骨文基础上,添加了一个“木”,表示床的材质,构成了一个形声字。左边的“爿” 是古代床的象形,与甲骨文相似,又兼作声符。隶书的形体结构与小篆一致,笔画上有曲折的变化。 从功用上来看,古人的床和今天的床存在一定差异。古人的床既是坐具,也是睡觉的地方,但开始时主要是用来坐。现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例如山西、河北等地,所使用的“土炕”大致也继承了这些特点,既可以睡觉也可以坐在上面吃饭。但今天大部分地方的床仅仅用来睡觉。“床”的本义是一种坐卧的工具,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床,安身之坐者。从木,爿声。”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说:“乃生男子,载寝之床。”这里的“床”指睡卧的工具,是说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。而《礼记·内则》中说:“长者奉席请何趾,少者执床与坐。”这里的“床”就指用来坐的工具。整句话是说年长和年少的后辈把床收拾好,并问明父母舅姑的意愿,侍候其坐下。可见古人心目中的床和今天是有差别的。古人还没有板凳椅子的时候,只能席地而坐,成跪坐姿势。因此古人的床很矮,就是为了便于跪坐。 我们今天还常常说“病榻之前”,这里的“榻”是指的“床”,因此在古汉语中表示“床”这个概念的字还有“榻”。这是个形声字,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榻,床也。 从木,𦐇声。”“榻”是床的一种,显得更狭长、更矮小,也可以供坐卧之用。 床的形状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,因此会用“床”来表示这些事物,例如“河床”“车床”等等。 成语 叠床架屋 同床异梦 同床共枕 歇后语 床单做鞋垫——大材小用 床底下伸手——要求不高 谚语 不会睡觉怪床歪。 麦盖三床被(下三场雪),搂着饽饽睡。 热天一口塘,冬天一张床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