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zhī甲骨文;金文;小篆;隶书

“之”的甲骨文像一只脚的脚趾向上,表示向前走路的样子,脚后跟的横线表示出发地。金文和甲骨文基本一致,脚趾的交叉笔画变短了。小篆在金文基础上进行了笔画的调整,使得脚趾头基本一样长。隶书将三个脚趾头连笔简化。

“之”的本义从字形分析可以看出表示到、去、前往的意思。例如《诗·鄘风·载驰》中说:“百尔所思,不如我所之。”这里的“之”是前往的意思,诗句是说考虑百次不如前往一次。引申就有了“至、直到”的意思,例如《诗·鄘风·柏舟》中说:“之死矢靡它。”意思是发誓至死无二心。而《说文解字》中认为:“之,出也。象艸(草)过中,枝茎益大,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”“之”表示的意思是“长出”,像草过了初生阶段,枝茎越来越大。这是本义的引申用法了。

“前往、到达”之后就成为事实,于是就引申为“是”“为”的意思,例如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中记载有:“吾见子之君子也,是以告情于子也。”是说我看到你是个君子,所以才把情况告诉你的。

但“之”在古汉语中用得最多的情况是作为代词使用,因为“前往、到达”的目的地是这里或者那里,因此引申作为“这个/里/样/些”“那个/里/样/些”。例如《老子》十三章记录有:“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”其中的“之”作“这(那)个/样/些”讲。由指示代词延展到人称代词,例如《诗·周南·关雎》中的名句:“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”“之”就是“她”的意思。“之”在古汉语中功能很强大,还可以作助词、连词等,但在今天的普通话中,“之”字的使用却极为有限。

成 语

不义之财 不时之需 成人之美

吹灰之力 安之若素 置之度外

歇后语

曹操杀蔡瑁——操之过急

玉皇大帝做媒——天作之合

一屁股坐在铡刀上——切肤之痛

谚 语

一年之计在于春, 一生之计在于勤。

千里之行, 始于足下。

天不生无用之人, 地不长无名之草。

明刻《南柯记·之郡》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 8:09: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