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甲骨文;金文;小篆;隶书

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有养蚕的历史了,《史记》中就记载了,黄帝的正妃嫘祖发明了养蚕,因此被称为养蚕始祖。有了蚕即有了丝织工艺,于是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关的记载,例如这个“丝”字,是个象形字,是由两束丝并排的样子表示“丝”这个概念。金文的形体结构基本同甲骨文,字形变得更加简单,但仍然以两束并列的丝束形表示意思。金文中还有写作上面所列第二个形体的,像是去除了丝束的捆扎处。小篆在金文形体的基础上作了文饰加工,笔画更加流畅,但依然能看出像两束并列的丝。隶书的“丝”字,形体变化较大,笔画不再圆润,变得更为平折,消解了文字的象形意味。

“丝”的本义就是蚕丝。根据《说文解字》的说解来看:“丝,蚕所吐也。从二糸。”“丝”是指的蚕所吐的物质。例如《尚书·禹贡》所记载的:“厥贡漆丝,厥篚织文。”是说这里进贡的是漆、丝,以及用筐子盛着的花绸。其中的“丝”即蚕丝。中国古代的丝织技术很精湛也很发达,由丝而产生了相关的丝织品,凡是用丝作的物品,大凡都可称其为“丝”,例如“丝线”“丝袜”“丝绸”,等等。中国丝绸的起源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,到殷商时代已经有了相应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等相关记载,以后的历朝历代丝织业基本都成为了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。中国有四大名绣,包括“苏绣”“蜀绣”“湘绣”和“粤绣”,都是丝织品的代表。

丝的特征是细而软,因此生活中和丝的特征相似的物品,都可以以“丝”来称呼,例如“铜丝”“铁丝”“粉丝”“藕丝”“发丝”,等等。由“丝”的特征又引申出“细微”的含义,于是就有了“丝毫不差”“一丝不苟”“纹丝不动”等说法。

成 语

藕断丝连 蛛丝马迹 一丝不挂

抱布贸丝 丝恩发怨 哀丝豪竹

歇后语

八月的丝瓜——黑心

头发丝儿打结——难解难分

谚 语

病来如山倒, 病去如抽丝。

单丝不成线, 独木难成林。

蚕吐丝, 蜂酿蜜, 人不学, 不如物。

丝不织, 不成网;铁不炼, 不成钢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24 11:13: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