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甲骨文;金文;小篆;隶书

在人类文明的足迹中,鼓在世界很多民族都存在着。甲骨文的“鼓”字由左右两个部分组成,左边像一个立着的鼓的样子,中间的方形部分像鼓的主体,右边像一只手,手上握着一个鼓槌,正在击打鼓面。金文的形体结构和甲骨文的基本一致,左边像鼓,右边像手持鼓槌击鼓的样子。小篆依据金文进行了笔画的完善,但形体结构和金文基本一致。隶书只对笔画进行了平直曲折改变。

从上面的字形分析不难发现这个字的本义是指的击鼓,《说文解字》也这么解释说:“鼓,击鼓也。”鼓在古代社会不同的场合都能出现,无论是战场还是丧葬、演奏、礼仪都离不开鼓。例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中就记录了战场击鼓的情形:“战于长勺,公将鼓之。”“鼓”自然也作为名词指被击的对象“鼓”,它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击打乐器,例如《诗·小雅·彤弓》中所记载的:“钟鼓既设,一朝享之。”“鼓”又用来泛指乐器,例如《诗·商颂·那》中记录的:“奏鼓简简,衎我烈祖。”是说乐声奏得和乐而大,以使我们的烈祖愉悦。这里的“奏鼓”即“奏乐”的意思。敲鼓的时候,鼓面会产生振动,因此“鼓”引申出“振动”的意思,例如“鼓风机”“鼓浪屿”等;而抽象事物也可以用“鼓”,例如“鼓舞人心”“鼓足勇气”“鼓励”中的“鼓”表示“激起、激发、带动”,是由“振动”引申而来的。也正是因为击打鼓面会振动,鼓面会凸起,因此才会有“肚子胀鼓鼓的”、“荷包鼓鼓”这样的说法。现实生活中和“鼓”有相似特征的事物也往往会冠以“鼓”字,例如“鼓膜”“鼓翼”等。

成 语

一鼓作气 欢欣鼓舞 布鼓雷门 晨钟暮鼓

扯鼓夺旗 大张旗鼓 摇唇鼓舌 紧锣密鼓

歇后语

叼着喇叭敲鼓——自吹自擂

鸡毛打鼓——不声不响

南天门敲鼓——远近闻名 (鸣)

谚语

鼓不敲不响, 理不辩不明。

鼓空则声高, 人狂则话大。

鼓要打在点子上, 笛要吹到眼子上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7 0:55: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