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xīng甲骨文;金文;小篆;隶书

从殷墟卜辞的记录来看,我国先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关注天文现象了,无论日食月食现象的记录,还是星体的记录在文字上都有所反映。甲骨文的“星”字是一个形声字,字体的中间部件是声符“生”,两个“口”代表星的样子,作形符。金文的形体基于甲骨文有所变化,在“口”中添加了短横,变成了三颗星形,并连接于生的笔画上。小篆承袭了金文形体结构,和金文基本一致。隶书的“星”字来自于小篆或体(左列第二个小篆体),将上面写成“日”,并只保留了一个。

“星”的本义就是天体星星。从许慎《说文解字》的说解来看:“星,万物之精,上为𠛱(列)星。从晶,生声。一曰象形。从口,古口复注中,故与日同。”许慎认为“星”是万物的精华,这种认识大致是从星体能发光的角度出发的。“星”是宇宙中的能发光或者反射光的天体。例如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中就记载着:“瞻印昊天,有嘒其星。”是说仰望天空,星星灿然。古人对于星体的认识很久远,《尚书·尧典》中就记录了:“历象日月星辰”,即屡次观测日月星辰。在很多书籍中都有二十八星宿的记录,对于星体的认识还表现在对星体的命名上,足见“星”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现象,它什么时候出现,出现在什么方位,等等,往往还关涉到农事季节的确定,甚至统治者朝政的兴衰成败。

星星在夜空是闪亮的,因为距离遥远,所以给人小而闪亮的感觉。生活中和“星”的这种特征相似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“星”:烧柴火所蹦出的火点,可以说“火星”;生活中的琐事,可以用“零星”来形容。又因为星星在夜空中高而远,但却闪闪发光,因此,我们今天称电影等文艺界的突出演员为“明星”“巨星”。

成 语

星罗棋布 星驰电掣 星火燎原

众星捧月 月明星稀 物换星移

歇后语

瞎子称秤——没放在心 (星) 上

半天云里出亮星——吉星高照

谚 语

正月二十不见星, 哩哩啦啦下半月。

星儿纰, 晒死鸡; 星儿密, 要下雨。

天上星多月不明, 地下坑多路不平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6 19:00: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