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徒 |
字源 | 徒我徒我御,我师我旅(《诗经》) 汉字身世小档案 ■ “徒”的本义是徒步行走。古代“徒步”是平民的专称。 ■ 古代的步兵也称“徒步”。因为步兵众多,“徒”引申为众多的人;步兵为一个战斗单位,因此“徒”又引申为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,比如徒党、门徒、徒弟。 ■ “徒”的本义为步行,就是不借助于任何工具比如车马而行走,由此引申出空的义项,比如徒手。 ![]() “徒”是最有意思的汉字之一,而且义项繁多,直到今天大都还在使用。 徒,甲骨文字形❶,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。说它会意,上面是土,旁边的两点是扬起的尘土,下面是脚,整个字形会意为行走;说它形声,上面的“土”表声。金文字形❷,变成了左右结构,左边的偏旁“彳”,读作“chì”,行走。金文字形❸,下面又添加了一个“止”,“止”就是脚,字形开始变得复杂起来。金文字形❹,更美观了一些。小篆字形❺,左边变成了偏旁“辵”,读作“chuò”,忽走忽停或者奔走的样子。楷体字形的右边干脆定型为“走”。 《说文解字》:“徒,步行也。”这就是“徒”的本义,即徒步行走。《诗经·黍苗》一诗中吟咏道:“我徒我御,我师我旅。”徒即徒步,御是驾车,五百人为旅,五旅为师。这是古代士兵出征的情形。今天“徒步”一词的意思就是步行走路,不管是有车阶级还是无车阶级,只要步行走路一概称“徒步”,古代可不一样,“徒步”是平民的专称,古代的平民外出没有车,故称“徒步”。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公孙弘年轻的时候家里贫寒,靠给人在海边养猪维持生计,七十多岁时被汉武帝拜为丞相并封侯。公孙弘认为自己“起徒步”,平民出身,却荣登高位,因此专门盖了一座别墅,用以延揽同样“徒步”的贤士。既然“徒步”就是没有车坐,因此古代的步兵也称“徒步”。“我徒我御”中的“我徒”即指步兵。 步兵众多,因此“徒”引申为众多的人;步兵为一个战斗单位,因此“徒”又引申为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,比如徒党、教徒、僧徒等称谓,门徒、徒弟的称谓也是由此而来。《周礼》中说:“凡害人者,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,任之以事而收教之,能改者,上罪三年而舍,中罪二年而舍,下罪一年而舍。”这就是后世所说的“徒刑”,将罪犯拘禁于一定场所,剥夺其自由并强制劳动,不让其戴身份象征的帽子,把罪状写在板上,固定在犯人的背上,以示惩罚,这叫“明刑”,彰明其刑罪。“徒刑”之名始于北周,列入五刑之一。既为拘禁服劳役,当然只能徒步而为,故称“徒刑”,同时也是地位低下的意思,甚至有学者把“徒”解释为:“徒者,奴也。盖奴辱之,量其罪之轻重,有年数而舍。” “徒”的本义既为步行,那就是不借助于任何工具比如车马而行走,由此引申出空的义项,比如“徒手”意思是空手,“徒有虚名”意思是空有名声,没有乐器伴奏的歌称作“徒歌”。“徒”还当作副词使用,独、仅仅、徒然、枉然,也都是由此引申而来的。“徒慕君之高义”,独独仰慕君之高义,“老大徒伤悲”,年老了徒然伤悲,等等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