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(《诗经》)

汉字身世小档案

■ “彝”的本义是双手捧着鸟或鸡进献给神灵和祖先。

■ 周代有司尊彝的官职,六彝是六种酒器,分别是:鸡彝、鸟彝、斝彝、黄彝、虎彝、蜼彝。

今天最常使用的“彝”这个字的义项是彝族,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义项了。其实彝族称谓中的“彝”只是音译,借用了这个字来代表而已。但是在古代,“彝”这个字可是跟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,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极高。

彝,甲骨文字形❶,这是一个会意字,上面是一只鸟或鸡的形状,下面是两只手,左边是表示升降的符号,会意为双手捧着鸟或鸡进献。金文字形❷,鸡的样子更加栩栩如生。金文字形❸,这只站立的鸡好像有点儿肥,鸡的右下部很明显可以看出一根绳子,用它拴着翅膀。至于鸡嘴部的两点,鸡作为牺牲要煮熟才能进献,有人说这两点表示香气溢出,我认为应该是溅出的汤滴,添加这两点汤滴,更能表现出祭祀的虔诚。金文字形❹,上面的鸡变形严重,好像“豕”形,以至于有人误以为由献鸡变成了献豕(猪)。鸡的右边还是用来拴的绳子,鸡的嘴部还是溅出的汤滴。小篆字形❺,讹变得非常厉害,最上面是鸡头的变形,中间是汤滴讹变成的“米”,拴鸡翅膀的绳子定型为“系”。楷体字形下面的双手也发生了变异。

《说文解字》:“彝,宗庙常器也。”许慎的意思是说“彝”是宗庙中用作祭祀常备的祭器。其实这只是“彝”的引申义,本义应该是双手捧着鸟或鸡进献给神灵和祖先。从这个本义才引申出“宗庙常器”的意思。宗庙里的祭器是不能更动的,故称“常器”。徐中舒先生解释得最为贴切:“像双手捧鸟形。古者宗庙祭祀每以鸟为牲,甲骨文彝字正像以鸟献祭之形。后更取鸟形以为宗庙器,故名其器曰‘彝’。彝既为献祭时常用之器,后世乃以彝为宗庙器之共名,进而以为一切贵重器之共名。”

由“宗庙常器”又可以引申出常规、法度之意,《诗经·烝民》:“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”郑玄解释道:“民所执持有常道,莫不好有美德之人。”苏轼有诗:“谁知此植物,亦解秉天彝。”“天彝”即天理、天常,苏轼吟咏松柏身上也能够呈现出自然的常理。

周代有司尊彝的官职,“掌六尊、六彝之位”,“六尊”是六种注酒器,分别是:牺尊,象尊,著尊,壶尊,太尊,山尊。牺尊是牛形的盛酒器,背上凿孔注酒,另一说是在尊的腹部刻画牛形;象尊是象形或凤凰形的盛酒器,另一说是用象牙或象骨装饰;著尊是殷商时期的尊,著地无足,即立在地上,没有尊足;壶尊是以壶为尊;太尊是用瓦制成的,太古的瓦尊;山尊是刻画山和云形的酒器。“辨六尊之名物,以待祭祀宾客。”

六彝是六种酒器,分别是:鸡彝、鸟彝、斝彝、黄彝、虎彝、蜼彝。鸡彝刻画有鸡形的图饰,鸟彝刻画有凤凰形的图饰。鸡彝和鸟彝正是“彝”的字形的来源。斝(jiǎ)彝刻画有禾稼形的图饰;黄彝又叫黄目尊,以黄铜制成,刻画有人目形的图饰;虎彝刻画有老虎形的图饰;(wěi)是一种黄黑色、体型较大的长尾猴,蜼彝刻画有这种猴形的图饰。六彝的使用有着四季和不同祭礼的区别。祭祀时要用粗布、巾覆盖六尊,用有图饰的布、巾覆盖六彝。“辨六彝之名物,以待果将。”“果”通“祼”,祼可不是裸体的“裸”,读作“guàn”,以酒灌地以请神叫作“祼”。“将”是送的意思。“果将”或“祼将”指帮助国君酌酒,以祭奠祖先或者宴饮诸侯。

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就没有了祭祀之礼,即使祭祖也一切从简,六彝之器彻底退出舞台,成为只活跃于古籍中的传说了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6 9:23: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