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灾 |
字源 | 灾zāi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上古社会因为生产力的低下,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也显得很薄弱,在文字中就记录了灾字。甲骨文的“灾”是一个会意字,外面部件表示房屋,里面部件为火的象形,表示屋里起火、灾祸。金文形体缺失。小篆正体“灾”写作“烖”,从火,𢦏表声;它的或体(异体)即左边所列小篆的第二个形体,从宀,从火,表示屋中起火;而左边小篆的第三个形体是籀文,从𡿧,从火,表示水灾。 隶书的“灾”字来自小篆或体的形体结构,从宀,从火会意。 “灾”的本义从文字的分析可以得出,表示火灾。上古人们遇到的灾害很多,除了火灾之外,还有洪灾和人为灾害等,文字上都给予了记录。从《说文解字》的说解来看:“烖,天火曰烖。从火,𢦏声。”烖或灾是指的自然界发生的火灾。《春秋·桓公十四年》所记载:“御廪災。”这里的災即指天火。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中说:“天地有烖则不举。”其中的“烖”也是指天火。古文中的災、烖、灾是古今字、异体字关系,通常情况是通用的。古人所谓天灾实际上包括水、火、虫等灾祸,甚至包括人祸,例如《汉书·宣帝纪》中所记载的:“盖灾异者,天地之戒也。” 灾、災、烖经过时代的选择,最后到我们今天的语言中,只保留了“灾”这个字,它涵盖了各种灾害、灾祸。我们可以说“火灾”“水灾”“旱灾”“虫灾”“冰灾”,但我们一般不说 “战灾”,而说“战乱”,不说“人灾”,而说“人祸”,正如“天灾人祸”这个表达。由此可见,对于人为造成的灾难,我们一般还是用“祸”或者“祸患”来表达。 成 语 泛滥成灾 三灾八难 天灾人祸 多灾多难 灭顶之灾 幸灾乐祸 歇后语 寺里起火——妙哉 (庙灾) 鸟狗吃食, 白狗当灾——代人受过 谚 语 熟能生巧, 慎能免灾。 无病无灾便是福。 五月里发水必成灾。 和气生财, 相争生灾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