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物 |
字源 | 物wù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在《甲骨文合集》所收录的甲骨片中,第23189片上有一个字写作左边所列的甲骨文样子,字的左边部件为牛的象形,右边部件为“勿”。这个字被研究者考订为后来的“物”字,是一个形声字,牛为形符,勿为声符,这个字表示牛的种类。小篆的形体结构来自甲骨文,左边从牛,右边从勿,同样是个形声字,只是形体更加规整划一。隶书的“物”字笔画平直了,但结构没变。 “物”这个字在我们今天的语言中是表示事物、物体的意思。这个字从构字的原理来看,以牛作为偏旁部件,造字之初应该和牲畜、牛有所关联。它的本义根据王国维等的研究,是指一种杂色牛,他在《释物》中说:“古者谓杂帛为物,盖由物本杂色牛之名,后推之以名杂帛。《诗·小雅》曰:‘三十维物,尔牲则具。’……谓杂色牛三十也。由杂色牛之名因之以名杂帛,更因以名万有不齐之庶物,斯文字引申之通例矣。”而《说文解字》的说解是:“物,万物也。牛为大物;天地之数,起于牵牛,故从牛。勿声。”可知物指万事万物,应该是在杂色牛的基础上引申而来的意义。例如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中所说的:“三十维物,尔牲则具。”“物”即杂色牛。正是因为牛有杂色,“物”引申有杂色、多色的含义,才有《周礼·春官·司常》中所说的:“通帛为旜,杂帛为物。”“杂色”即多色,又取“杂多”这个含义,并将其扩用到世间纷繁的万事,于是就有了事物、物体的含义,于是《荀子·正名》中说道:“物也者,大共名也。” 我们今天的语言中,对“物”的理解和使用是它的常用意义,即事物、物体,于是就有了“物品”“物质”“货物”“动物”等说法。 成 语 物是人非 物腐虫生 别无长物 物换星移 玩物丧志 庞然大物 歇后语 海底动物——不见天日 卤水点豆腐——一物降一物 谚 语 日中则移, 月满则亏, 物盛则衰。 万物土中生, 全靠两手勤。 见鞍思马, 睹物思人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