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众 |
字源 | 众zhòng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甲骨文的“众”字是一个会意字,像三个人在太阳下劳作的样子。金文的形体结构来自甲骨文,但金文的上面部件由“日”误作为“目”,有人解释为统治者监视人们劳作的样子。小篆的形体基于金文,上面从目,下面从三个人并行,“三” 在古代是一个泛指数字,表示多的意思。隶书的 “众” 字上面写作“目”,下面仍为三个人,中间的“人”倾斜。 众的本义从上面的字形分析不难得出,是人多的意思。根据《说文解字》的说解来看:“众,多也。从、目。”众即多的意思。例如《论语·卫灵公》中说:“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”是说大家都厌恶他,必须加以考察;大家都喜欢他,也必加以考察。而在殷墟刻辞中就出现了“众”以及“众人”的记录。据笔者的研究,刻辞中的“众”是一个泛指概念,指人这个群体;而“众人”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人,他们是具有一定自由的劳动者。从这个意义上又进一步引申,可以表示民众、大众,例如《论语·学而》中所说的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”这里的“众”就是民众的意思。 “众”在整个语言发展的长河中,始终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,这个特征也是它字形带来的启示,那就是与“人”有关。它是一个表示数量多的概念,但是从它的使用情况来看,往往涉及人本身,这一点不同于其他表示数量多的概念的字词,例如“群众”“众人”“众生”“公众”“大众”“听众”“万众瞩目”,等等。 成 语 寡不敌众 众矢之的 众说纷纭 乌合之众 众口铄金 哗众取宠 歇后语 练兵场上的耙子——众矢之的 十字路口贴告示——众所周知 名 句 能用众力, 则无敌于天下矣; 能用众智,则无畏于圣人矣。(三国·孙权) 会当凌绝顶, 一览众山小。 (唐·杜甫) 谜语 三人齐心。 (打一字)——众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