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dòu甲骨文;金文;小篆;隶书

今天我们将一些植物的果实称为“豆”,和甲骨文“豆”是一个字,但此“豆”却非彼“豆”。甲骨文“豆”是一个象形字,指一种装食物的器皿。字的下面表示器皿的高脚;中间的圆方形部件表示器皿的主体,是盛放东西的地方;上面有一短横,像盖子,有的形体没有这一短横。金文与甲骨文基本相同,左列金文第二个形体与后来的小篆有直接的承袭关系。隶书的“豆”字变得更加方正,但还留有几分象形特征。

“豆”的本义是食器。古人吃饭、祭祀所用的器皿种类杂多,其中一种重要的器皿就是“豆”,它既可以用作日常生活的食器,装肉、果类等,也可以用作祭祀的礼器。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豆,古食肉器也。从口,象形。”“豆”专指装肉的食器。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说:“印盛于豆,于豆于登。”其中的“豆”和“登”都是装食物的器皿,木质的称为“豆”,瓦质的又称“登”,而“豆,以荐菹醢也”(朱熹注),是说“豆”是装肉的器皿。事实上,古代的豆除了瓦质的、木质的,还有金属质地的以及竹编的。竹编的豆称为“笾”,是用来盛放干果等的器皿,而陶质、金属质地、木质的“豆”则常用来盛放带汁的肉或肉酱等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说:“一箪食,一豆羹,得知则生,弗得则死。”这里的“豆”就是盛放羹类的器皿。

今天我们所熟知的“豆”的常用意义是指豆类植物,这是假借的用法,也早有来历。例如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说:“韩地险恶山居,五谷所生,非麦而豆,民之所食,大抵豆饭藿羹。”是说韩所处地理位置险恶,农作物以麦和豆为主,老百姓大都以豆饭或豆叶汤为主食。

成 语

煮豆燃萁 豆剖瓜分

目光如豆 豆蔻年华

歇后语

豆腐堆里一块铁——算他(它)最硬

瓜藤绕到豆棚上——纠缠不清

谚 语

清明前后,栽瓜种豆。

玉米地里带豆,十年九不漏,丢了玉米还有豆。

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23 21:55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