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儿 |
字源 | 儿ér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甲骨文的“儿”字,上面部件表示人头,据有的学者的研究认为,这是小孩脑门心尚未愈合的状态,下面部件表示人的身体,整个字形像小孩子。金文的字形和甲骨文基本相同。小篆在金文的基础上对文字笔画进行了调整,上面增加了纹饰。隶书的结构和小篆保持了一致。但简化字的“儿”字的象形性已经完全消失了。 “儿”的本义我们随《说文解字》的说法,许慎解释为:“儿,孺子也。”即小孩的意思。《释名·释长幼》中记录有:“人始生曰婴儿,或曰嫛婗。”可见,“儿”是指出生不久的婴儿,也就是小孩。例如《老子》中所说的“如婴儿之未孩”,以及《楚辞·卜居》中记载的“喔咿儒儿”,其中的“儿”都指婴儿的意思。但“儿”在古代也专指男孩,人们有“男曰儿,女曰婴”的说法,所以《广雅·释亲》中解释道:“儿,子也。”又用在了性别的分别上,称雄性为“儿”,因此“儿猫”即公猫。《清史稿·兵志十二》中记录有:“凡马牡曰儿,牝曰骒。”这里的“马牡”即公马,被称为“儿”。 作为一种称呼,又突破了性别的界限,子女在父母面前都可称自己为“儿”,我们常常能在书信中见到这样的落款。“儿”在我们今天的语言中,尤其是一些方言中,常常作为后缀,这种现象称之为“儿化”,例如四川话中的“坎坎儿”“刀刀儿”“棒棒儿”“开门儿”“篮篮儿”。这种现象实际是一种小称,含有怜爱、可爱之意。“儿”在这里有“小”、“量不多”的意思,也是来自对本义表示婴幼儿的引申。 成语 儿女情长 儿女私情 非同儿戏 卖儿鬻女 歇后语 马儿伸腿——出题(蹄) 骑毛驴吃豆包儿——乐颠了 谚语 儿孙自有儿孙福。 儿不嫌娘丑,狗不嫌家贫。 娘痛儿,路样长;儿痛娘,线样长。 娘想儿,长江水;儿想娘,扁担长。 儿大分家,树大分杈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