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赤 |
字源 | 赤chì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古人对红色尤为热衷,考古发现在殷商时代墓葬中有赤红的粉末,同时龟甲上也有抹有朱砂的甲骨文。“赤”的甲骨文是由上下两个部件构成的,上面是一个“大”,表示人,下面像熊熊烈火,表示一个人在烈火之上,只取“烈火”的颜色,表示“红”的意义。金文的这个字与甲骨文形体结构基本一致,上面是“大”(人),下面是“火”。小篆的形体基于甲骨文、金文进行了改造,上面仍写作“大”,下面写作今天的“火”。隶书、楷书对“火”作了改变,同时“大”变成了“土”。 “赤”的本义是正红色,《说文解字》这样解释说:“赤,南方色也。从大,从火。”是说“赤”代表着南方的颜色,南方太阳比北方更强烈,火辣辣的太阳就像火一样,这是古人对于东南西北的一种认知,而“火”代表赤,即古人观念中的五行之一。“赤”在红色中还并非朱红色,是比朱红更淡一些的正红色,例如《礼记·月令》中所说的:“乘朱路,驾赤骝。”这里的“赤”和“朱”就是有区别的颜色,是正红色。因此又引申表示纯正、忠诚的意思,于是就有了“赤诚之心”“赤子”等说法。古代“赤子”本用来指婴孩(刚出生的孩子还没有经过社会的洗礼,还是一尘不染的,很纯洁),后又比喻老百姓,即含有忠诚、良好的意思。“赤”字本身包含着大火燃烧的意象,燃烧的结果是空、无,因此又引申表示什么都没有了,因此我们可以说“赤贫”“赤字”“赤脚”“赤身”“赤裸”等等。而在近现代出现的革命当中,有“赤卫队”这样的说法,这里的“赤” 也是由正红色而来的,“赤卫队”“红色革命”“烈士的鲜血” 这些都是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而产生的。 成 语 面红耳赤 赤身裸体 赤胆忠心 赤手空拳 赤膊上阵 赤子之心 歇后语 赤脚拜观音——诚心实意 穿皮袄打赤脚——凉了半截 赤脚的和尚——两头光 谚 语 近朱者赤, 近墨者黑。 人无完人, 金无足赤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