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甲骨文;小篆;隶书

甲骨文的“骨”字是一个象形字,像骨节相连的样子,也有的像牛肩胛骨的样子,李孝定先生认为这和《说文解字》冎字大致相符,而这个字又是“骨”的古文形体。小篆基于左列甲骨文的第二个形体,上面写作冎,下面写作肉。隶书的形体结构与小篆相似,笔画趋于平折化。

“骨”的本义是骨头,是支撑人和动物的身体的重要组织。从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来看:“骨,肉之核也。从冎有肉。”“骨”是肉所依附的核。例如《楚辞·招魂》中所说的:“雕题黑齿,得人肉以祀,以其骨为醢些。”骨即人骨头。整句话是描写当时南方一些原始民族,额头刺花纹,牙齿黑森森,以人肉祭祖,把人骨头捣碎成粉。杜甫诗曰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这里的“骨”是指的人死后的遗骨,我们还有“白骨”“骨灰”“尸骨未寒”这样的说法,都是指的人死后的遗骨。从“骨”的特征,又引申出一些意义。“骨”具有坚硬的特性,因此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品性刚硬,例如我们可以说“骨气”“风骨”“傲骨”“侠骨”,等等。在书法中,用毛笔书写出来的字,也如同人一样,血、肉、筋骨俱全,可以说这幅字写得“多骨”,即用笔有力度,使得笔画如骨一样刚劲有力。我们有“骨干分子”的说法,这里的“骨”是重要的意思,形容能撑起某个工作的大局的人物,这同骨头对于人和动物的支撑性功能特征是相似的。

“骨”和“肉”是相辅相成,互相依附的,因此有“骨肉”之说,可以指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密切,例如“亲如骨肉”,而“亲生骨肉”中的“骨肉”又是指一个人的亲生孩子。

成 语

挫骨扬灰 冰肌玉骨 毛骨悚然

骨瘦如柴 骨鲠在喉 尸骨未寒

歇后语

关云长刮骨下棋——若无其事

啃着鱼骨聊天——话中带刺

见狗扔骨头——投其所好

谚 语

伤筋动骨一百天。

众口铄金, 积毁销骨。

画龙画虎难画骨, 知人知面不知心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7 12:09: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