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观 |
字源 | 观guān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在甲骨卜辞中,我们可以看到用“雚”来表示“观”,这个字是一只猫头鹰的象形,凸显的是猫头鹰头上的两只大眼睛,取意察看、观看。金文的形体和甲骨文基本相同。到小篆的时候,变成了形声字,“雚”为声符,“见”为形符,更加明确了这个字的意义所在,表示看见、观看。隶书的形体结构基本同小篆,只是消除了小篆的圆曲笔画。 “观”是一个多音字,有两个读音,一个读guān,作动词用,另一个读guàn,作名词用。作为动词用的“观”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被说解为:“谛视也。从见,雚声。”即审视、细察的意思。例如《诗·小雅·庭燎》中所说的:“君子至止,言观其旗。”说的是天还没亮,百官已来上朝,旌旗透过晨曦依稀可见。这里的“观”就是本义的使用。我们常说的“察言观色”中的“观”也是仔细看的意思。《易·系辞下》中说:“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。”这里的“观”则是大致观察的意思,而不是指审视。类似的用法还有“观赏”“观望”“观摩”,等等。观察的对象很多,但“观景”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行为,于是就有了“景观”“美观”这样的引申用法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“观点”“人生观”“价值观”“世界观”等等,实际上是由本义的审视、细看引申而来的表达,具体而言是人们经过观察、审视某个事物而形成的一种看法、认识。 作为名词使用的“观”,实际在古代是一种建筑形式,是朝廷宫门外高台上修筑的一种观望台,也可以在上面悬挂旗帜告示之类,又称为“阙”,宫门左右两边各一个。这种建筑最开始是具有军事防御作用的,后来逐渐泛化,类似的仿建筑也产生了,意思也就发生了扩大,泛指高大、华美的建筑,例如“楼观”。对于道教的庙宇也称之为“观”,例如“长春观”,实际都是指的建筑物。 成语 坐井观天 洋洋大观 叹为观止 坐观成败 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 歇后语 大观园里哭贾母——各有各的伤心处 聋子听戏瞎子观灯——一无所获 望远镜观天——一孔之见 谚语 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。 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