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huáng甲骨文;金文;小篆;隶书

甲骨文的“黄”字,根据徐中舒先生的解释,像人佩玉环的样子,字体中间的部件像玉环形状。金文的形体来自甲骨文,左边所列甲骨文的第二个形体与金文的第二个形体几乎完全一致,而金文的第一个形体是将人头部分给予凸显,增加了一个近似倒“A”的符号。小篆的形体结构基于金文的第一个形体,构件并没有发生变化,只是笔画有所规整、延伸。隶书的

“黄”字和小篆一致,构件未变,笔画平直化了。黄色是“黄”的假借意义,“黄”的本义应该和玉佩相关。从许慎《说文解字》的说解来看:“黄,地之色也。从田,从炗,炗亦声。炗,古文光。”许慎认为“黄”即土地的颜色。古人讲究“五色”,“东方谓之青,南方谓之赤,西方谓之白,北方谓之黑,天谓之玄,地谓之黄,玄出于黑,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”。即青、赤、白、黑、黄,而其中的“黄”居中为中正之色,因此《易·坤》中记载说:“天玄而地黄。”黄色是秋天的颜色,果实成熟、树叶变黄,因此既可以代表枯萎,又可以代表成熟。例如《诗·雅·何草不黄》中说的:“何草不黄,何日不行。”即指草衰萎。而“这瓜黄透了”的“黄”表示成熟的意思。

在古人的眼中“眉寿”“黄发”都是指老人,人老了头发由黑转白,但我们也说“黄毛丫头”“黄毛”,这是指的小孩子,是小孩子头发在变黑之前的状态。在四川方言中“黄”还可以表示生疏、外行、音调不准等,例如“他开车撞人,是个黄师傅”(生手、外行人),“他生意黄了”(生意做砸了),“他唱歌是黄的”(五音不全,走调)。

成语

黄卷青灯 黄粱一梦 青黄不接

黄口小儿 飞黄腾达 信口雌黄

歇后语

哑巴吃黄连——有苦说不出

八月里的黄瓜棚——空架子

谚语

不见棺材不落泪,不到黄河心不死。

跳进黄河洗不清。

名 句

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

(唐·王之涣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7/11 18:41: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