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shēng甲骨文;小篆;隶书

以“耳”为偏旁的汉字大多与声音、听力有关,甲骨文记录了“声”这个形体。甲骨文的“声”是一个会意字,字形由多个部件组成。左上部件像悬挂的三角形的磬,磬下像一只耳朵和一个嘴巴,右边部件像一只手持槌的样子。磬是古人的一种打击乐器,用棍棒等敲击能发出乐声,这个甲骨文字形所展示的就是敲击磬,而以耳来强调磬所发出的声响会传入耳朵;而人口既可说话也可歌唱,也是声响的发出者,最后也传入耳朵。金文形体缺失。小篆的形体基于甲骨文进行了省改,由声、殳、耳组成,甲骨文中的“口”被省去了,原有的磬写作声,右边部件写作殳。隶书基于小篆,形体结构未变,只有笔画的平直变化。

“声”的本义表示声音。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声,音也。从耳,殸声。殸,籀(籀)文磬。”声即声音的意思。在古时候,“音”更侧重指乐音,也就是通过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,而“声”是一个泛指的概念,可以指所有声响,它的外延比“音”更大,也囊括了乐器声。因此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中记录说:“百姓闻王钟鼓声、管龠之音,举欣欣然有喜色。”这里的声就是钟鼓相撞发出的声响,与管龠之音对举,共同表示乐器发出的声音。古人的“五音”——“宫商角徵羽”又可叫“五声”。而《诗·齐风·鸡鸣》所说的:“匪鸡则鸣,苍蝇之声。”“声”则是指虫声。人所说出的话,也可以称为“声”,例如“恶声”,即恶言。“声”可以被人听见,人们唱山歌,歌声可以穿得很远,由这个特征引申表示人的名气、名誉等。人一旦出名之后,就会远近闻名,于是就有了“声誉”“声望”“声震四海”等说法。

成 语

声嘶力竭 风声鹤唳 声名狼藉

声情并茂 鸦雀无声 饮恨吞声

歇后语

打嗝声中把伞打——吃饱了撑着

走夜路吹口哨——虚张声势

谚 语

宁打金钟一下, 不打破鼓千声。

小人自大, 小溪声大。

雷声大, 雨点小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5/20 20:22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