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匕 |
字源 | 匕bǐ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“匕”这个字早在殷墟甲骨刻辞中就已经出现了 ,但常常被用来表示对女性的称谓。这个字是一个象形字,从形体上看和甲骨文的侧立的“人”有相似性,但这个字根据文献以及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来看,认为是古人吃饭喝汤用的“勺子”,字的上面是勺柄,左边是一个挂耳,下面是勺身。金文的形体更加直接形象。小篆基于甲骨文、金文的形体结构,将右下笔画延长了。隶书的“匕”字在形体解构的识读上更加难了。 “匕”这个字在殷商时代就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了,但是我们看到的刻辞中所使用的都不是勺子意义,而是被借用作“妣”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匕,相与比叙也。从反人。匕,亦所以用比取饭,一名柶。”在这个解释中,许慎提到了“匕”是用来盛饭的勺子,又称为“柶”,也是一种祭祀所用的器具。例如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中所记载的“棘匕”,朱熹后来注解说:“以棘为匕,所以载鼎肉而升之于俎也。”而殷商考古出土的“匕”的形状像后来的剑头,因此引申来表示“匕首”,是剑属兵器。例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中所记载的:“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。”指的就是利剑。 作为勺子意义的“匕”和后来的“汤匙”的匙,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,《说文解字》收录了“匙”字,按照许慎的说解来看:“匙,匕也。从匕,是声。”是以“匕”来解释“匙”,匙就是匕,它实际上是源自“匕”。段玉裁解释说,“匙”即调羹、汤匙,我们今天用来指喝汤的食具就沿用了“匙”这个字。而今天表示舀东西的器具的字词中,从古代一直沿用下来的还有“勺”字、“瓢”字。“勺”本来是指的盛酒用的器具,而“瓢”是指用来舀水等液体的器具,因此我们今天有的方言中称舀水用的器具为“瓜瓢”,而喝汤用的器具称为“汤匙”“调羹”“瓢儿”,等等。 成 语 图穷匕见 歇后语 豆腐做匕首——软刀子 荆轲刺秦王——图穷匕首见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