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春 |
字源 | 春chūn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对于季节的认识,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所记录了。甲骨文的“春”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,字的左边部件的上下为草,中间为日,字的右边部件为植物刚萌芽的样子,即“屯”字。整个字表示太阳照耀着大地,草木萌生,取意春天。上列甲骨文的第二、三个形体,从木或从林,也显示出春天草木萌生、欣欣向荣的样子。金文的形体基于甲骨文,字的上面为“草”,中间表示萌生的嫩芽,下面为“日”,字的取意与甲骨文相同。小篆的形体结构直接来自金文,将金文的“嫩芽”转写为“屯”字,同时表示读音。隶书的春字写作“萅”,直接来自小篆的构造,只有笔画平直的变化。楷书的“萅”字写成了“春”,形体部件进行了简化,难以解读出字所表达的含义了。 “春”的本义就是草木萌生的春天。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春,推也。从艸(草),从日。艸春时生也。屯声。”即万物萌发为“春”。我们今天分一年为四季,第一季就是春天,例如《尚书·泰誓上》所记载的:“惟十有三年,春,大会于孟津。”“春”即春季。而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中这样说:“春者何?岁之始也。”说的就是春季是一年的开始。古人认为“春”为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,因此阳气开始上升,万物开始复苏,于是就以“春”为阳,又以“东”“东方”为春。东,动也,万物萌动。曹植《杂诗》中说:“自期三年归,今已历九春。”这里是以“春”代表年、岁,“九春”即九年。古人认为春天是花草萌发,万物生长的时候,于是又以“春”代表春色,引申又指男女的情欲,例如“怀春”。 在我们今天的语言中,古代的“春”的含义基本被沿用,但常用的仍然是季节这个含义,例如“春天”“春华秋实”“春节”“春晚”等等。 成语 春暖花开 枯木逢春 春花秋月 春风化雨 春风得意 阳春白雪 歇后语春天的杨柳——分外亲(青) 三月里扇扇子——满面春风 谚语 春到三分暖。 春雨贵如油。 肥不过春雨,苦不过秋霜。 一年之计在于春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