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月 |
字源 | 月yuè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“月”的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,这是月亮的象形,成镰刀状。金文的“月”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,形体上完全继承了甲骨文的月字。金文中的“月”字如左列几种,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金文对甲骨文“月”的承袭以及对小篆“月”的形体的开启。金文的第四个形体,将“月”字形体稍加横置,月弯部分笔画作一定的延伸,便形成了小篆的形体。而到隶书和楷书,“月”字形体完全横置,失去了“月”的形象性特征。 “月”即指天体月球,是围绕地球周转的行星体。《说文解字》说解为:“月,阙也。大阴之精,象形。”为什么训“月”为“阙”呢? “阙也,十五稍减,故曰阙”(《说文系传》),在《释名·释天》中又这样说解:“阙也,满则阙也。”看来这些说解都是从月亮的圆缺形态来描写月亮的。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记载有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”这里的“月”与“日”相对,即天体月球。月和“日”相对,因此月是夜的代表,日落月起,月息日出,这是一天的周期,“月”于是用来表示时间,作为计时的单位。正因为月有圆缺,月亮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有圆缺的变化规律,即朔、弦、望、晦,这个周期正好是二十九天多、不到三十天的时段,所以古人以此来记录一年的时间,将一年分作了十二个月,大月三十天,小月二十九天,三年再加一闰月。 月往往是美好祥和的象征,女子往往也和月相媲美,传说中的“嫦娥奔月”,就是古人对女子的一种认识。这当中也含有女子阴柔的特点。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常常歌颂的对象,而对月的祭祀也成为一种传统。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秋节,实际上就是古人对月的祭祀的演化。月圆在人们看来是团圆的象征,因此“月饼”也成了中秋佳肴。 成 语 风花雪月 日积月累 猴年马月 花前月下 月黑风高 月明星稀 歇后语 八月的天气——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二八月的庄稼——青黄不接 二月的韭菜——头一茬 谜 语 明月照我还。 (打一历史人名) ——归有光 明刻《南柯记·玩月》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