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 拾人牙慧
字源

拾人牙慧

拾的“牙慧”到底是什么东西?

“拾人牙慧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: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来说,形容那些没有自己独立见解,只知道人云亦云,发表些老套观点的人;也用来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。

“牙慧”一词属于最典型的俗语误用,很多辞典都把“牙慧”解释成牙齿里面的残渣,“拾人牙慧”即拾取别人牙齿后面的残渣,这真是天大的笑话!“慧”这个字从来没有饭菜残渣的义项。

“牙慧”一词出自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殷中军云:‘康伯未得我牙后慧。’”这句话因为没有上下文而被很多人误解,通常的解释是:“康伯连我牙齿缝里咀嚼后的残渣都没有拾到。”

唉!望文生义真是害死人!这明明是一句表扬的话,却被误解为批评的话了。

殷中军即殷浩,曾经担任过中军将军的官职,故称殷中军,东晋玄学家,“咄咄怪事”这个成语就出自他;康伯即韩伯,字康伯,也是玄学家。殷浩是韩伯的舅舅。

韩伯小时候就很聪明,《晋书·韩伯传》中,舅舅殷浩称赞他“能自标置,居然是出群之器”。对外甥既然有这么高的评价,殷浩怎么可能批评他拾自己的牙慧呢!

原来,“牙后慧”的“慧”不是指残渣,而是指智慧、见解;“牙后慧”就是表达出来的观点。“康伯未得我牙后慧”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:“康伯没有亦步亦趋地模仿我的见解来发言,他有自己独立的见解。”因此这是一句表扬的话。后人把这句话的意思加以变通,便形成了“拾人牙慧”这个成语,当作贬义词来使用了,比如清代文学家袁枚在《寄奇方伯书》中议论道:“著书立说,最怕雷同,拾人牙慧;赋诗作文,都是自写胸襟。”

《兰亭修禊图》,明代钱榖绘,纸本设色,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。

钱榖(1508—1579),字叔宝,自号罄室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明代画家。《兰亭修禊图》取材于东晋王羲之《兰亭序》,描绘东晋永和九年(353),王羲之、谢安等四十余人在浙江山阴的兰亭溪上修禊(xì),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。农历三月初三到水边洗濯,以清除不祥,称作“修禊”。兰亭修禊的召集人,是东晋名士、大书法家王羲之。永和九年春兰亭雅集之时,正是王羲之的好友殷浩两次北伐的间隙。永和八年春,殷浩奉命北伐,出兵攻打许昌、洛阳,结果大败。参加这次雅集的人中,有殷浩僚佐王彬之。王羲之曾多次去信劝阻殷浩再次北伐,却未能奏效。永和九年十月,殷浩再次北伐,以惨败告终,后被废为平民。王羲之《兰亭序》以兴致盎然开头,却以“悲夫”结尾,不知是否隐含对殷浩的忧虑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0 18:45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