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八面来风 |
字源 | 八面来风“八面”来的都是什么“风”?“八面来风”比喻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。这是一个褒义词,比如有的报纸或杂志会设“八面来风”栏目,刊登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声音,以示善于接纳之意。 这个成语从古时的“八风”演绎而来。“八风”说法不一,较早的如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的简单记载:“东北曰炎风,东方曰滔风,东南曰熏风,南方曰巨风,西南曰凄风,西方曰飂(liù)风,西北曰厉风,北方曰寒风。” 本文以《淮南子》和《史记》为据,介绍“八风”的由来、命名及其有趣的含义。 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载:“距日冬至四十五日,条风至;条风至四十五日,明庶风至;明庶风至四十五日,清明风至;清明风至四十五日,景风至;景风至四十五日,凉风至;凉风至四十五日,阊阖风至;阊阖风至四十五日,不周风至;不周风至四十五日,广莫风至。”此“八风”从条风到广莫风,是按照东北、东、东南、南、西南、西、西北、北的顺时针方向排列的。 每一种风吹来的时候,人间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,以顺应风势。 “条风至,则出轻系,去稽留。”这是立春所吹之风。轻系,罪轻的囚犯;稽留,牢狱之名。也就是说,要释放罪轻的囚犯。 “明庶风至,则正封疆,修田畴。”这是春分所吹之风。封疆,田界的标记;田畴,田地。也就是说,要准备播种了。 “清明风至,则出币帛,使诸侯。”这是立夏所吹之风。币帛,出使诸侯时馈赠的礼物。也就是说,要聘问诸侯了。 “景风至,则爵有位,赏有功。”这是夏至所吹之风,要封爵、赏赐了。“凉风至,则报地德,祀四郊。”这是立秋所吹之风,要报答大地的恩德,祭祀四方之神。 “阊阖风至,则收悬垂,琴瑟不张。”这是秋分所吹之风。悬垂,垂挂的各种乐器。肃杀之气袭来,要收起乐器,不能作乐。 “不周风至,则修宫室,缮边城。”这是立冬所吹之风,要修缮宫室和边城,防止边寇侵扰。 “广莫风至,则闭关梁,决刑罚。”这是最冷的北风。关梁,戍守或设卡征税的关口和桥梁,这时要关闭,同时还要判决案件,执行刑罚,所谓“秋决”的死刑也要在这时执行。 《史记·律书》中则有更详细的解释: “不周风居西北,主杀生。” “广莫风居北方。广莫者,言阳气在下,阴莫阳广大也,故曰广莫。” “条风居东北,主出万物。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,故曰条风。” “明庶风居东方。明庶者,明众物尽出也。” “清明风居东南维,主风吹万物而西之。” “景风居南方。景者,言阳气道竟,故曰景风。” “凉风居西南维,主地。地者,沈夺万物气也。” “阊阖风居西方。阊者,倡也;阖者,藏也。言阳气道万物,阖黄泉也。” 这就是古代中国著名的“八风”之说。今人但知“八面来风”,却早已不知到底是哪八种风了。而且风从八面吹来,神气的人迎着八面来风,当然也就是“八面威风”了。 ![]() 《凯风快晴》,葛饰北斋绘,约一八三一年。 这幅极为著名的作品是葛饰北斋的“名所绘”《富岳三十六景》中的一幅,描绘了夏日晴空下的富士山。葛饰北斋(葛飾北斎,1760—1849)作为浮世绘三杰之一,其画风对十九世纪之后的欧洲画坛有深远影响。《富岳三十六景》乃北斋晚年代表作,描绘由日本关东各地远眺富士山时的景色。初版绘制三十六景,后又追加十景,最终此系列实际共有四十六景。这幅《凯风快晴》与《神奈川冲浪里》《山下白雨》并称为三大传世名作。 据说暮夏初秋,当南风吹拂、天空晴朗时,富士山在阳光下会呈现美丽的赤红色,称为“赤富士”。画面略具抽象意味,富士山背后的蔚蓝晴空铺满鱼鳞状闪闪发光的白云。这是晴朗有风的夏日经常可以看到的高积云或卷积云。山顶尚有残余积雪,半山以下浸在阴影中。画面充满简洁美感。 “凯风”一词出自《诗经·国风·邶风·凯风》,意为夏天吹拂的轻柔南风,类似“八风”里的“景风”。“凯风自南,吹彼棘心”,原诗以南风起兴,感念母亲养育的辛劳,是孝子慰母之诗。“凯风”因此具有了人子思母孝亲的含义,作为典故出现在后人诗文中,常指代母爱与怀念之情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