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鼎 |
字源 | 鼎dǐng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古人对铜的认识和利用,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当时的青铜彝器来了解,中国自古就有优良的青铜铸造技术,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属殷商时代的司母戊鼎。鼎在古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,日常烧煮要用鼎,祭祀烧煮也要用鼎。从甲骨文的形体来看,“鼎”字是一个象形字,上面为鼎的主体,是盛放物品的地方,主体上沿两个凸起的三角形是鼎耳,下面是鼎的支撑脚。金文的形体基于甲骨文,形体结构与甲骨文差不多。小篆以甲骨文、金文形体为基础,部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,只有笔画的规整延伸,上面的表示鼎腹的部件写成了“目”。隶书的“鼎”字构造同小篆,笔画变得方折。 “鼎”的本义是古代的一种炊器,三足为主,两耳,圆腹,多无盖,方腹则四足。从许慎《说文解字》的说解来看:“鼎,三足两耳,和五味之宝器也。昔禹收九牧之金,铸鼎荆山之下,入山林川泽,螭魅蝄,莫能逢之,以协承天休。《易》卦:巽木于下者为鼎,象析木以炊也。”“鼎”是调和五味的容器。从许慎的说解中还可以看出在夏禹时代,夏禹收九州而铸造了九鼎,以九鼎稳压了政权。于是“九鼎”就成为王权的象征,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 记载有:“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。”这里的“鼎”即九鼎,暗喻周天子所操持的君权大政。殷商以来,鼎器非常为王室所重视,西周的列鼎制度就有九鼎、七鼎、五鼎、三鼎的使用区别,分别对应天子、诸侯、卿大夫和士,是地位等级的标志。鼎有三足,于是比喻三方势力,因此有“三足鼎立”之说。“鼎”的特征是大,因此引申出“盛大”的意思,例如“鼎力相助”“鼎鼎有名”“人声鼎沸”等说法。 成 语 三足鼎立 一言九鼎 春秋鼎盛 大名鼎鼎 人声鼎沸 钟鸣鼎食 歇后语 小鼎锅想炖大牛头——好大的胃口 牛鼎烹鸡——大材小用 鼎锅做帽子——难顶难撑 谚 语 大鼎未滚, 鼎仔先呛。 一粒老鼠屎害了一鼎糜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