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箕 |
字源 | 箕jī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簸箕的“箕”最开始是写成“其”字,只是后来 “其” 字被用作代词等,才专门造了“箕”来表示“簸箕”这个含义。“其”的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,像今天农村还在用的簸扬谷物的簸箕,字的两边是簸箕的提手,中间是竹条交错的样子,是用来装东西的地方。金文的“其”字下面多了一个像几案的东西,是用来搁置簸箕的。小篆的第一个形体是古文,和甲骨文差不多,中间一个是籀文,和金文差不多,最后一个是在“金文”“籀文”的基础上添加了“竹”部件。隶书将“竹”头之下的部分写为“其”,完全看不到簸箕的原型了。 “箕”的本义就是“簸箕”,《说文解字》也说:“箕,簸也。从竹,𠀠象形,下其丌也。”“箕”的主要用途是簸扬糠壳,汉代李尤在《箕铭》中就说了:“箕主簸扬,糠秕及陈。”簸箕的用途除了簸扬之外,还可以装东西。因为它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鸭舌帽,前低而平,后面高,很适合装运、铲运东西,所以还是装垃圾用的器具。今天的撮箕的雏形实际上就是古代的簸箕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说:“凡为长者粪之礼,必加帚于箕上,以袂拘而退,其尘不及长者,以箕自乡(向)而扱之。”是说给尊者扫地,需要把扫帚放在撮箕上,用衣服的前摆遮着扫。《列子·汤问》中说:“箕畚运于北海之尾。”是说用箕畚将土石运到北海末端。和“箕”形状相似的事物也可以用“箕”来表示,例如古人有“箕踞”的说法,是因为这种坐姿是臀部坐地而两腿向前岔开,姿势和簸箕的样子相似,因此命名为“箕踞”。这是一种很不尊重人的坐姿。此外还有星宿名,因为样子似簸箕,所以也称为“箕”。《诗·大雅·大东》说:“维南有箕,不可以簸扬。”是说南部的箕星不能用来簸扬谷物。 成语 箕风毕雨 克绍箕裘 南箕北斗 箕山之志 歇后语 簸箕里的蚂蚁——条条是道 谚 语 若要田里有, 簸箕不离手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