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止 |
字源 | 止zhǐ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甲骨文的“止”是个象形字,是脚趾和脚后跟的形状,上面像脚趾,下面像脚后跟。金文的“止”和甲骨文相比是将三个脚趾分开了,脚后跟则没有显现出来。小篆在金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规整化,到隶书则完全丧失了脚趾的象形。 “止”实际上是“趾”的初文,本义就是脚。我们今天表示脚趾的趾,是后起字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认为:“止,下基也。象艸(草)木出有址,故以止为足。”许慎说解为基础,实际非本义,段玉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中也解释道:“止为人足之称,许书无趾字,止即趾也”。可见“止”的本义应当是足。《仪礼·士昏礼》记载:“御衽于奥,媵衽良席在东,皆有枕,北止。”是说妇女嫁到夫家,女方的陪嫁者在室内的西南隅为妇铺卧席,男方的随从把夫的卧席铺在妇席的东边,都有枕头,都是头朝南而脚朝北。这里的“止”即指足。行走或站立都要用脚,而走出去后来用“之”表示,站在原位置仍用“止”表示,“止”即有“停止”“中止”“静止”“到此为止”等说法,这是本义的延伸用法。《易·蒙》中说:“山下有险,险而止。”也是这个用法。《玉篇》中还指出:“止,住也。”即止可以表示居住的意思,这是本义的引申,《诗·商颂·玄鸟》中有记载:“邦畿千里,维民所止。”就是居住的意思。这个意义再引申就有拘留的含义了。我们今天对“止”的认识最广泛的就是作为“停止”“终止”讲。在发布消息的通告中,往往会有“截止日期”字样,这里的“止”就是终止于某一天的意思,是规定一定的期限。 “止”可以和“只”相通假,表示仅仅的意思,是一个副词的用法,例如,止此一家、不止一次,等等。 成 语 叹为观止 永无止境 饮鸩止渴 言谈举止 适可而止 高山仰止 歇后语 饮鸩止渴——自取灭亡 大江东去——无休止 谚 语 宁可一日没钱使, 不可一日坏行止。 鸡在高处鸣, 雨止天要晴。 望梅难止渴, 画饼难充饥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