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竹 |
字源 | 竹zhú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一提到竹子,人们首先会联想到熊猫,熊猫被视为一种古生物,一种活化石,它们早在几百万年前就出现了,大熊猫又名“竹熊”,可见竹子的出现也相当久远。甲骨文的“竹”字是个象形字,像左右两个竹枝,竹枝的下方各有三片竹叶。金文的“竹”字,竹叶符号由甲骨文的下方移到了竹竿形状的上方,形似两支并排的竹子,下面还多出两个小横,有人解释这两横为竹子整齐并排的样子,有人解释为泥土。小篆的形体只沿袭了金文的主要部件,即两个竹枝并排的形体。隶书以及楷书都进行了笔画的规整,但大致还能看出竹子的形体。 “竹”的本义顾名思义,即竹子。这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植物。从许慎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来看:“竹,冬生艸(草)也。象形。下垂者,箁箬也。”“竹”是一种能熬过严冬的植物。许慎认为“竹”的小篆体两边下垂的部分表示笋壳。《诗·卫风·淇奥》中写道: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。”这里的“竹”就是竹子,“绿竹猗猗”即指绿竹美丽的样子。竹子在中国古代社会曾经发挥过很多作用,人们利用竹子进行生产生活。例如最为人熟悉的“竹简”,就是一种书写的工具。在纸被发明之前,竹简是重要的书写工具之一,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汉代都是人们乐于使用的书写工具。成语“罄竹难书”中的“竹”即竹子、竹简。又如竹筏,以竹子做的筏子,可以在水上漂行,至今仍在一些地方使用;竹笛,俗称“笛子”,是一种管弦乐器(古代“八音”之一,“八音”即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);还有竹篮、竹帘、竹椅,等等。竹子的外形高挑飘逸,内空外直,类同人的谦逊的品性,常常为古人颂扬,因此竹子常常同“君子” 相提并论,于是就有了“梅兰竹菊”(四君子)、“竹林七贤”等说法。 成 语 哀丝豪竹 茂林修竹 青梅竹马 罄竹难书 势如破竹 丝竹管弦 胸有成竹 竹篮打水 竹马之好 歇后语 竹篮打水——一场空 竹子做笛——受不完的气 小竹棍敲鼓——有节奏 竹子的子孙——越发越多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