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武 |
字源 | 武wǔ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人类早期的发展是与战争相伴而行的,殷商时候的战争想必也不少见,甲骨文的“武”字就记录了这个事实。“武”的甲骨文是一个会意字,由上下两个部件构成,上面为“戈”,表示战争所操持的兵器,下面是“止”,表示行进的脚步,整个字会意持戈行进,即征伐的意思。金文的形体结构和甲骨文几乎完全一致,上下部件也几乎完全相同。小篆的形体结构来自甲骨文和金文,上下部件也没有本质上的变化,由“戈、止”构成。隶书以小篆为基础进行了笔画的调整。 “武”的本义是指征伐,即行进、出征用武。《说文解字》认为:“武,楚庄王曰:‘夫武,定功戢兵。故止戈为武。’”“武”是指与战事有关的事项。例如《孙子·行军》中说的:“故令之以文,齐之以武。”这里的“武”就是与军事有关的事项。作战、征伐都需要勇敢的人,因此引申表示勇武,例如《诗·郑风·羔裘》中记录的:“羔裘豹饰,孔武有力。”其中的“武”就是勇武的意思,这是羔裘豹皮给人的感觉。战争战事必然会涉及人和兵器,因此“武”又引申指士兵、战士、兵器,例如《淮南子·览冥》中说的:“夫死生同域,不可胁陵。勇武一人,为三军雄。”“武”是指的士兵,“勇武”即勇士、武士的意思。普通话中有“武术”“武装”这些熟悉的词语,“武术”的“武”就是来自战场的军事技能,现在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健身项目。 值得一提的是,“武”和步伐行进有关,因此在古代被用作丈量单位,古人以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,例如《周书·令狐整传》中就有:“一日千里,必基武步,寡人当委以庶务。” 成 语 孔武有力 谋臣武将 耀武扬威 用武之地 穷兵黩武 文韬武略 歇后语 被窝里放屁——能文 (闻) 能武 (捂) 床底下练武——施展不开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——别有用心 武松打虎——一举成名 谚 语 井淘三遍吃甜水, 人从三师武艺高。 武者德为先, 尊师重道不可偏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