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豕 |
字源 | 豕shǐ甲骨文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“豕”即是我们今天所谓的“猪”,甲骨文的豕字是猪的象形,有肥大的身体和嘴、耳、脚。金文对甲骨文进行了省增,省去了猪肚子,而增加了猪蹄子。小篆基于金文的形体,笔画更加规整,但已经丧失掉大部分的猪的形象。隶书与小篆基本相同,笔画上做了一些调整。 猪作为人们重要的驯化动物,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密切关联。在殷商时代,有用猪进行祭祀的例子,可见猪在当时除了作为肉食被人们食用之外,也是祭祀先祖的重要祭品。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是:“豕,彘也。竭其尾,故谓之豕。象毛足而后有尾。”“豕”即猪。《诗·小雅·渐渐之石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有豕白蹄,烝涉波矣。”是说猪露出白蹄,渡过河水。“豕”并不像马和犬那样受到人们的喜爱,有关豕的记载,从语言的层面来看相对比较少,但从文献来看,大猪一般指“彘”和“豕”,而小猪有“豚”和“猪”这样的称法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记载有“猪”这个字,其繁体写作“豬”,以豕为偏旁,“豕而三毛丛居者”。猪即豕,是三根毛丛生在一个毛孔中的动物。《墨子·法仪》中说:“此以莫不羊、豢犬猪,絜(洁)为酒醴粢盛,以敬事天。”这里的猪即豕,整句话是说人们都喂养牛羊猪犬用来祭祀天神。《说文解字》豕部下总共收录18个字,这些字中“毅”即小豚,小猪,而豚本身也指小猪,三个月大的猪称为“豯”,六个月大的猪称为“豵”,三岁大的猪称为“豜”;而母猪称为“豝”,公猪称为“豭”。 我们今天视猪为宝物,能聚财,是财富的象征,因此在生意场上,可以看到“金猪”的造型。 成语 狼奔豕突 三豕渡河 鲁鱼亥豕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