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shé甲骨文;金文;小篆;隶书

“舌”的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,字的下面是“口”,用以凸显上面的舌头形象,也标明了舌头的位置。字的上面丫状的结构表示舌头,有点像舌向前伸并移动的样子。金文和甲骨文基本一致,下面为“口”,上面为舌,舌上的小点或许表示唾液。小篆继承了甲骨文、金文,并对笔画进行了调整。隶书的结构基于小篆,笔画更加简单明了。

“舌”的本义是舌头,是动物和人类重要的器官,能够帮助吃东西、辨别味道和辅助语言功能。《说文解字》上说:“舌,在口所以言也,别味也。”是说舌头是用来帮助说话、辨别味道的器官。例如《诗·小雅·雨无正》中说道:“哀哉不能言,匪舌是出,维躬是瘁。”是说悲哀的是忠言难以进谏,并不是我舌头笨拙不会说话,而是身体病痛。这里所用的就是本义。因为舌头是重要的说话器官,人一旦没有了舌头或者舌头受伤,说话就有阻碍或者说出来的话不清晰,因此“舌”和说话有关,引申表示“语言、言语”。例如《论语·颜渊》就记载有:“子贡曰:惜乎,夫子之说君子也!驷不及舌。”这里的“驷不及舌”即指的“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”,“舌”是言语、话的意思。因此,古代有“舌人”一说,是一种职位,专门从事翻译工作的人称为“舌人”。“舌”还可以用来指称“嘴”,例如有一种帽子叫做“鸭舌帽”,就是因为帽檐像鸭子扁扁的嘴一样,这里的“舌”实际上是“嘴”的意思。

生活中和“舌”的样子相似的事物,也可以用“舌”来称呼,例如火焰的火苗,看上去就像舌头吐出来一样,因此被叫做“火舌”,一些方言中把门锁可以伸缩的部分称为“舌头”。在粤方言以及四川方言中,将牲畜动物的“舌”称为“利子”,因为“舌”和“失”音近,不吉利。

成 语

七嘴八舌 张口结舌 鹦鹉学舌

瞠目结舌 唇枪舌剑 油嘴滑舌

歇后语

鹦鹉学舌——人云亦云

舌尖上搽胭脂——嘴上漂亮

嘴上抹猪油——油嘴滑舌

谚 语

舌长事多, 夜长梦多。

说尽黄河只为水, 磨破口舌尽为财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6 11:13: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