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zhōu甲骨文;金文;小篆;隶书

甲骨文的“舟”字是一只竖置的船的象形,五笔便勾勒出了古人心目中的船的样子。字的左右表示船舷,上下表示船头和船尾,中间的空白处表示船身。金文的“舟”字与甲骨文形体相似,只是船身横置,这样更加清楚地显示出这是一只船。金文中也有形体类似甲骨文,船身竖置。小篆基于甲骨文、金文,笔画有所文饰,但船的样子仍然清晰可见。隶书从小篆演变而来,将小篆船身中的短线变为了两点,中间一横加长,整个字形失去了象形性。

“舟”的本义即指船。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舟,船也。古者,共鼓、货狄,刳木为舟,剡木为楫,以济不通。象形。”舟即是船,相传是上古时候共鼓和货狄两个人用木头创造的渡过水面的物件。在夏商时代,人们就开始将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,而我们现在所常说的“船”的产生要稍晚些,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。“舟”相对于“船”来说,体型更小,所以古诗词中有“一叶扁舟”的说法。《诗·邶风·二子乘舟》中说:“二子乘舟,泛泛其景。”记录的就是小船。古汉语常有名词作动词用的现象,“舟”可以作为动词使用,表示乘船渡水的意思,例如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中说:“就其深矣,方之舟之。”舟之即以舟渡水的意思。

《方言》记录说:“自关而西谓之船,自关而东谓之舟。”看来“舟”“船”不仅有产生的先后,还有地域上的区别,关西称“船”,关东称“舟”。“船”在我们的概念中应该是结构相对复杂、体积相对较大的水上航运工具,而且船基本取代了“舟”成为水上工具的总称。“舟”已经成为文言词汇,比如我们所熟悉的“刻舟求剑”的典故。“舟”成为了造字的偏旁部件,汉字中凡是从“舟”偏旁的字,大都和船相关,例如“航”“舰”“舱”“舢”,等等。

成 语

破釜沉舟 风雨同舟 顺水推舟

逆水行舟 同舟共济 刻舟求剑

歇后语

沙漠里的舟船——寸步难行

摆渡不成翻了舟——两头误

谚 语

水可载舟, 亦可覆舟。

书山有路勤为径, 学海无涯苦作舟。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6 17:11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