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冠 |
字源 | 冠guān小篆 ![]() ![]()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,行为举止、衣着打扮都体现了对礼仪的重视。比如关于戴帽子的讲究,就非常多。“冠”即帽,这个字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小篆当中,是一个会意字。字的外部是“冖”。像覆盖物,字的内部左边部件是“元”,即人头,右边部件是“寸”,即手,整个字会意人手持帽在头顶,即戴帽子的意思。隶书的形体结构同小篆,笔画趋向折化。 “冠”的本义就是帽子,《说文解字》这样说解道:“冠,豢也。所以豢发,弁冕之总名也。从门,从元,元亦声。冠有法制,从寸。”即“冠”是一种可以把头发梳理起来的东西,是帽子的总称。古代的人不像我们今天的人,男人都是短发,女人可以留长发,在古代,男女都是蓄长发的。因此,在男子、女子未成年之时,头发都是披发或束于耳侧。到成年的那一天,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而戴冠,女子十五岁行成人礼而束笄。这样的冠礼在上古社会是常见的,但通行于贵族阶层,贫民老百姓是束巾、扎头巾,没有冠可戴。“冠”既然是成人之礼,那么“冠”自然也就成了男子成年的代称,例如《汉书·叙传下》中所记载的:“贾生矫矫,弱冠登朝。”当“帽子”讲的“冠”在我们今天的语言中已经退居到文言文当中,或者只存在于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,我们今天称古人的“冠”为帽或帽子,古人的帽子除了冠之外,还有“冕”“弁”等。 冠是戴于头顶的饰物,因此位居高处,于是就有了“冠军”、“……之冠”这样的说法,表示居于首位、领先的意思。而形似冠、位于头顶的东西也被称之为冠,例如“鸡冠”“树冠”“桂冠”,等等。 成 语 张冠李戴 沐猴而冠 勇冠三军 冠冕堂皇 弹冠相庆 衣冠楚楚 歇后语 孔雀戴凤冠——官 (冠) 上加官 (冠) 赛马场上的冠军——一马当先 鸡穿大褂狗戴帽——衣冠禽兽 谚 语 瓜田不纳履, 李下不整冠。 纨绔不饿死, 儒冠多误事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0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